近期,在高温炙烤下,重庆市北碚、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烈火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助。为了尽快扑灭山火,各方专业救援力量、做后勤支持的志愿者们、捐赠物资的一个个普通人迅速集结,在山火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之间筑起一座坚固的“长城”,用坚韧与魄力展示着中华儿女永远守望相助的伟大精神。
在这场昼夜不息的山火战役中,也不乏有着华南理工人的身影。
李俊亨,一位重庆本地的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新生,在面对山火肆虐时选择勇敢地挺身而出,主动加入缙云山山火的救援志愿活动中,用他的顽强与坚毅书写了属于中国青年骨子里的血气方刚,诠释了华工人的责任和担当。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的自述——
我是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22级新生李俊亨。前段时间,重庆的气温节节高升。炎热的天气,将我封印在了家中,不间断的空调成了每日的必需品。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重庆市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一带发生山火区域景象。来自新华社
8月中旬,我在网络刷到一条这样的视频:视频中映入眼帘的是重庆的缙云山,然而绿油油的山上却出现刺眼的红光,视频下方配着这样一条字幕:重庆缙云山山火连烧4天………急需招募男性志愿者。我不记得当时看完后的心情了,只记得立马拨通了家人的电话,郑重地说:咱们去支援缙云山吧!
李俊亨参与志愿工作
次日,我与家人开车一同前往缙云山,途中购买了水与砍刀等物资。我没做过志愿者,但是我非常想要出一份力,于是我主动找到一个正在组织志愿者的负责人。“老师,我是过来支援的志愿者,请问我现在需要做些什么?”他停下指挥,转头对我说:“小师傅,你先在那边登个记,然后听从组织的安排。”
8月25日晚,在山顶隔离带,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严阵以待。来自新华社
知道等了多久,终于我被安排背着灭火用的水袋上山,十几公斤的水袋,我第一次尝试差点摔倒。铆足劲咬紧牙关,走着刚挖出来的土路,跟着人群往一线走去。山上的路很不好走,尽管挖出了一条新路,但连续爬将近40度的陡坡,沉重的水袋好像随时就可以将我的肩膀压垮。尽管如此,但看到一辆又一辆摩托车从我旁边经过,每个人都在努力,我又怎敢停下?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志愿者骑摩托车往山上运送灭火救援物资。来自新华社
到了山腰的补给点,我将水袋交给专业人士,才得到一点喘息的时间。可没过多久,我听到一个人微弱的喊声,不一会声音变大了,我抬头向山上望去,只听声音越来越大,我才恍然大悟,这是通过传声筒的方式将山上对物资的需求传递到补给站,只听那声音:急缺灭火器,饮用水。随即我往背包中塞了几瓶矿泉水,又提上两罐灭火器,对着山上回应道:灭火器,水,来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进入林子里,几乎就没有路了,有的只是这些天来,人们靠双脚踩出的一条山路,很难爬。就这么走了十来分钟,衣服已经被汗水完全浸湿,口罩里也积满了汗水,我感觉自己快走不动的时候,一个很是亲切的声音冲我喊到:“小兄弟,来把东西给我,我继续给你传上去,你在这里休息哈嘛!”那人脸上沾满了灰烬和泥土,可他的声音和笑容却依然清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将灭火器递给了他,我对他说:“辛苦了。”他呵呵一笑,回答道:“哪里有啥子辛苦哦,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不是一样的麦,都是为了灭火,不存在嘞些。”我也笑了,说道:“是啊,这就是重庆的崽儿”。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现场救援人员坚守在火场一线灭火。来自新华社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在山上扑灭火星,防止复燃的时候,我的饮用水已经耗尽,持续的热气扑在我的脸上,我的喉咙干燥难受,旁边一个小哥看见我,好心的问了一句:“小兄弟,你上来带水没的哦?”我以为是他要喝,回答他说:“哥,不好意思哈,我的水已经喝完了。”他见我理解错了,回答道:“不不不,我的意思是你需要喝水不,我这还有一瓶。”我仿佛看见了救星,接下了他的水,大口大口的喝起来,并连忙道谢,他说:“不客气,我们上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志愿者,都是为了尽一份力量,互相帮助嘛,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经过这次缙云山志愿救火行动,我看到了中国人所具有的团结、互助、善良的美好品质。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也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种志愿者活动。
8月25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救援人员逆行前往火场灭火。来自新华社
夜幕降临,我便开始下山,一路下来,又有不少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与我逆向而行,我回头看向他们又一次冲进山里的背影,不禁想到前段日子陈奕迅很火的歌《孤勇者》,我觉得这首歌与此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我们是勇者,但我们并不孤独。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山火无情,幸而有你
李俊亨,好样的!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