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土地整治是对土地资源的再组织和再优化,是缓解人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土地整治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随着《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乡村振兴驶入了“有战略指引,有规划部署,有政策协调,有机构推进,有法律保障”的快车道。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出现的问题
(一)乡村治理主体缺位。
在社会经济发展下,我国城市化建设迅猛开展,相比较而言,乡村建设发展却比较落后,为了生存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导致乡村人口大量锐减,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农村大量土地无人耕种。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凸显。
第一,农民土地权益损失没有量化的标准。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日益普遍,土地流转是振兴乡村中对农村集体土地利用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从农地流入和流出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尤其是土地确权后,土地入市,农民自己的建设用地能够流转给外来的资本,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土地评估体系或评估机构将农民损失的权利用价值来体现。,流转过程中经常出现忽视农民利益和乡村生态保护的问题。另外,公共利益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尤其是农地流转的受益者和贡献者不明确。
(三)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散乱污。
农村土地在整理、整治的过程中,土壤的各种性质受到干扰,对农村景观生态影响较大,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的农村发展,环境保护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土地科学整治的重要途径
(一)落实村庄规划部署,调整优化乡村空间格局,探索多功能导向型生产空间整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旨在提升农村建设用地整体效益,加强村庄低效用地整治和工矿用地复垦的“空心村”,“节约”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障农村土地发展新形态新产业。坚持主导功能为本,提升农地生产功能,集中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发挥农地生态涵养和休闲体验等生态功能。提升土地保障功能,挖掘土地整治在农民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功能。打造生态景观,与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等项目结合,通过土地整治形成林道、林网和生态缓冲系统,与毗邻城市发展区有效分离,发挥农地空间识别和景观空间隔离的功能。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引导建立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广人居环境改善型公共空间治理。
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真正主体,其直接影响土地综合整治的进程和实效。土地整治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农村治理主体结构优化,构建分工协作、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配置乡镇政权组织资源。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建立农村土地治理评估体系,共创秩序良好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抓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方向,进一步整合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土地增值收益。通过农村土地评估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地的绩效、农民土地权益损失,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反馈机制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者平衡。
总结
乡村土地整治的本质在于优化乡村地域人地关系,实现乡村振兴的“兴人、兴地、兴业”的核心目标。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既需要健全的政策“软环境”,更需要真金白银的“硬投入”。乡村振兴为农村土地整治转型与创新提供了驱动力,农村土地整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着力点,两者具有很好的目标一致性和内容衔接性。农村土地整治需兼具规划视角的城乡统筹性和设计视角的空间联动性,在重视土地生产功能提升的基础上,挖掘土地整治蕴含的社会功能与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乡村地域要素聚集、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的全域整治新模式。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