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山东注重强基固本,在坚定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以及加快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其探索和实践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齐鲁样板。
2018年以来,农业大省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乡村振兴建设路径,统筹谋划政策体系,科学组织实施,不断发力改革创新,深刻改变了农村面貌,持续加快小康社会建设。
陆海双建守紧安全底线
“2020年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增加80多万亩。”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刘同理说,经济下行压力大、种粮效益不高、疫情叠加等背景下,小麦种植面积增加80多万亩难能可贵。这反映出山东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打基础,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是底线。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说,山东出台严格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13万亩。其中2019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528.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山东省的499万亩年度建设任务,被国务院评为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显著激励奖励省份。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089.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6%,连续7年超过1000亿斤。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山东为了解决好水的问题,提出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总目标。“十三五”期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2000亿元,是“十二五”的1.68倍。经过整治提升,存在病险的水库水闸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水库防洪、蓄水、灌溉等综合功能得到及时恢复。
山东农业强大,“海上粮仓”功不可没。过去由于部分地区过度捕捞和养殖,山东近海渔业资源面临枯竭,近海海域环境严重恶化。近几年,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移植海藻及渔业苗种增殖放流等打造现代海洋牧场措施的有效实施,山东沿海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有效遏制了近海海域“荒漠化”。
去年10月,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在烟台南隍城岛海域投入使用。南隍城乡党委书记刘国明说,网箱长宽各36米、吃水21米,可放置37800个海珍品养殖笼,鲍鱼年产量最高达120吨,年纯收入1500万元,村集体和老百姓都受益。
三产融合打通产业痛点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2020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省份,连续31年领跑全国。刘同理说,“这是山东推动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以工促农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对外开放建设外向型农业的结果,万亿产值奠定了乡村振兴牢固根基。”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山东围绕破解农业链条短、农民增收难等问题,推动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位于安丘市的山东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蒜企业,高科技育苗、现代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国内外贸易等全链条运作,仅一个黑蒜礼盒电商售价就达100多元,价值较以往翻了十几倍。
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能大幅增加农民和企业收入。滨州工业园内,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加工好的主食和肉、菜等半成品,被冷链车送往中裕在滨城区直营的29家“中裕快餐”连锁店、承包的几十家单位食堂。新鲜出炉的面包、馒头等,被送到蛋糕店、主食店等。从小麦育种,到饭菜上桌,一粒小麦转化出了10大类、500多种产品,中裕打造了一条小麦产业链。
目前,山东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2万家,家庭农场8.2万多家,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万余家,农业生产服务面积达1.46亿亩次,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坚持用集群化、园区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注重产业载体建设,打造了烟台苹果和寿光蔬菜2个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9个。
山东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新型城乡关系,通过工商资本推动产业振兴。山东多地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主要来自城市资本投入,诸城市培育的31个田园综合体、50个千亩现代农业基地,非农资本投资超60%。
农业大省更注重对外开放。去年山东农产品贸易额2440亿元,出口1257.4亿元,连续22年领跑全国。被称为“中国渔业第一县”的荣成市,万顷海洋已成“蓝色粮仓”,远洋船队扬帆万里,海上旅游风生水起,高端加工产销兴旺。山东鑫发控股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金枪鱼生产基地,董事长王晓军说,他们从专注出口向内外两个市场“同线同标同质”转型。
破除“四唯”迈向现代农业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7%,济麦、山农、登海等品种多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近年来,山东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逐步破除“卡脖子”问题。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刘建军说,他们选育的“济麦44”替代进口超强筋小麦品种,解决了高产和优质难以兼具的矛盾。
寿光高端蔬菜种子靠科技创新打了“翻身仗”。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说,为打破国外种子垄断局面,寿光通过内培本土种业企业、外引科研院所合作等措施,全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种子国产化率现已超80%。
为了让科技人员专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山东省农科院等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出台破除“四唯”十条意见,突出重大科技成果和为农服务成效等评价指标,论文发表和授权专利一律不再奖励,鼓励科研人员围绕产业瓶颈搞研发,扎根基层生产做服务。
在山东,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加快赋能乡村振兴,土地变成绿色工厂,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春耕时节,在不少农田上空,一架架无人机盘旋,喷洒农药;农技员借助遍布农田和大棚的高清摄像头及传感器,远程“诊断”、线上“开方”。
潍坊市副市长马清民说,潍坊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加快融合,建成智能化大棚3万多个,发展智慧农场、智慧牧场各100家。加快推进技术迭代升级,智慧大棚发展到第七代,亩均增产30%以上。
三年来,山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综合机械化率达89%,成为全国唯一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等,诸项改革推动山东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进,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