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于产业,不困于穷——各地产业扶贫成效综述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黄垚、董峻
北京烤鸭大名远扬,但也许人们没有想到,很多制作北京烤鸭的鸭胚是从新疆“飞”来的——和田地区洛浦县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水质发展肉鸭产业,如今已是全国第二大北京四系鸭繁育养殖基地。
在洛浦县山普鲁镇博斯坦库勒村的奋斗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布来提·热杰普去年9月当上了饲养员,如今月收入近3000元。
和阿布来提·热杰普一样投身乡村产业发展从而摆脱贫困的人,各地都有很多。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832个贫困县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帮扶政策已覆盖98%以上的贫困户。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各地产业扶贫不仅涌现出凉山花椒、怒江草果、临夏牛羊等特色品牌,还培养了一批联贫带贫的新型经营主体。随着企业入驻,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纷纷兴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主的带贫模式不断创新。
广东省郁南县平台村与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后,在昔日荒山上打造起综合种养小区。政府建设鸡舍,企业提供鸡苗、技术、销售等,农户负责养殖管理。10栋共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鸡舍棚顶加装了光伏板,周边空地种植了芳香樟,走出了“种养结合、农光互补”的产业扶贫新路。
近年来,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贫困地区累计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
“产业扶贫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举措。”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说,“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随着“扶贫先扶智”理念深入人心,产业扶贫的科技含量节节升高。全国4400多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15000多名专家参与产业扶贫,贫困县组建技术专家组4100多个、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万名,实现了贫困县、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通过广泛的技术培训和产业赋能,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大都掌握了一两项实用技术,产业发展带头人超过130万人。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挂职副州长的农业农村部干部李岩,两年多前就开始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他说:“恩施环境好,蜜粉源丰富,自然条件和传统基础都不错,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通过健全技术服务和培训示范体系等措施,当地蜂产业逐渐成为产业扶贫样板。”
产业扶贫生根开花,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扶贫产业还处在成长期,整体水平还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跟不上,一些地方产销衔接不够顺畅。今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
韩俊表示,脱贫摘帽地区农村走向富裕,根本途径在于支持打造一批连续开发、龙头带动、农户参与、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下一步的重点是抓好提升扶贫产业链发展水平、壮大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到村到户科技服务等任务,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