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营子村花海小镇展示的丰收场景 张桂芹 摄
中新网承德9月26日电 (记者 张桂芹)“以前全家以种地为生,土地流转后在家门口的园区务工,我和老伴打工的工资足够我们花的。”河北省滦平县长山峪镇三道梁村村民朱善芝说。
滦平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点,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距北京市165公里,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浅山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当地民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朱善芝59岁,她所居住的三道梁村共505户14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1户、1010人。朱善芝和老伴过去一直靠几亩“望天收”土地维持生计,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2015年开始,燕山山脉深处的三道梁村发生了变化,承德市蕴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投资兴建了蕴香园食用菌产业园,以有机香菇种植为目标,产业园占地200亩,建设123个大棚,其中发菌棚24栋,双层出菇棚99栋。一场基层脱贫攻坚战在这里悄然打响。
蕴香园食用菌产业园初建伊始,就把企业的发展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新版“一地四金”(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赚“薪金”、扶贫资金入股分“股金”、合作经营分“红金”)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农民脱贫。
蕴香园食用菌产业园总经理高慧颖说,园区流转了村里99户农户的土地,其中55户贫困户,年可获得租金收益10万余元;此外,公司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股金用于公司的建设,每年按不低于入股扶贫资金10%的比例分红。园区已吸收三道梁村279户贫困户的扶贫入股资金134.2万元。
朱善芝正在蕴香园食用菌产业园采摘香菇 张桂芹 摄
4年前,朱善芝来到园区工作,每月工资2800元;每年获得土地流转租金3000元;年底还有扶贫资金入股分红480元。朱善芝笑着说,“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据高慧颖介绍,除了工资,园区还探索出绩效分红模式,园区拿出纯利润的20%以绩效的方式分配给每一位员工。去年,出菇季结束后,园区提供“利润分红”2万余元。
像朱善芝一样的贫困户,在园区上班的有40余个,年户均增收2万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食用菌园区建设的都是冷棚,受滦平县地形气候特征影响,每年只能4月到10月出菇,10月到次年3月制作菌棒。制作菌棒期间村民只能闲在家里,导致就业不稳定。
经过考察和研究,高慧颖决定将现有的出菇棚改造成四季出菇棚,此举不仅可以实现北方四季出菇,而且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定就业。
想建设四季出菇棚,建设资金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2019年,东西部协作在深度互动中攻坚“精准扶贫”,300万东西部协作资金为园区的发展注入力量。
截至目前,蕴香园已改建完成8栋四季出菇棚。高慧颖说,“四季出菇棚以水、电、生物质环保燃料等清洁能源作为温控手段,实现冬夏两季制作菌棒,解决了冬季无菇可出的情况。”
高慧颖表示,四季出菇棚可以稳定村民就业,不会再出现干半年歇半年的情况,而且还增产增效。“以一个四季出菇棚为例,可出菇3.5万棒,按冬季香菇鲜品的平均市场价格计算,可增收7万元,相当于三个普通棚的产量。”
据了解,蕴香园菌棒生产、栽培规模达200万棒,年可生产香菇鲜品1500吨,所产香菇主要供应北京、深圳乃至海外市场。截至目前,三道梁村已有300户贫困户脱贫,还有1户4人未脱贫。
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曾是全县情况最复杂、上访户最多的穷村、乱村。全村4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
下营子村的孙士河前些年在外面经商,有了些积累,2014年回到老家,完成土地流转2000余亩,发展中药材产业。如何让产业发挥效能,带动全村脱贫,成为孙士河要解决的问题。经过研究,“土地租金+打工薪金+产业基金入股分红+发展乡村旅游挣现金”为主要的扶贫模式在这里开始实施。
站在下营子村山上,放眼望去,山峦绵延起伏,层层梯田,碧波荡漾,黄芩谷、药花谷、药王庙等十几处景点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山脚下,中药材博物馆、中草药研发中心、民宿区、茶叶加工厂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下营子村的中药材花开正艳 张桂芹 摄
“通过赏花、品药茶、中药科普、特色采摘、尝药膳等一系列项目将中草药与乡村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带动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景区副总经理汤继永对记者说,2020年5月,该项目被承德市旅游局批准为三A级景区。
从种植中草药,延展出如今的“农业+工业”、“农业+旅游、“企业+农户”的全新生态链……在中药材产业的带动下,带动周边村民返乡就业50人,间接创造就业岗位40余个,带动54户贫困户脱贫。2018年底,下营子村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截至目前,滦平县贫困人口已由2014年底的39032人减至190人,8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1元,较2014年增长77%,同年5月,河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完)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