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地处皖南山区,青弋江、徽水河潺绕全县,素有 "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 之说,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该县围绕 " 生态泾县、绿色发展 " 的主基调,坚持在 " 绿 " 上做文章,既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绿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农副林特产品种植和加工,又坚持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让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资源蕴含巨大“商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然的绿色资源中蕴含巨大经济潜力和动能,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泾县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绿色因子,逐步建立起 " 发展全域旅游带动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 " 旅游扶贫模式,让家门口的 " 好风景 " 变成脱贫路上的 " 好钱景 "。宋村村位于泾县蔡村镇东南,毗邻月亮湾原生态景区,美丽的汀溪河和爱民河穿境而过。过去的宋村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民与外界沟通少收入低,境内村民多选择外出打工谋生,村里多余老弱病残。近些年,该村迎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将宋村村的好山好水打造成旅游商品,建设特色民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2016年宋村村被评为安徽省旅游扶贫重点村、2019年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商机,纷纷回家创办农家乐、生产旅游商品,截止目前,宋村村现已有大小规模农家乐68家1300多床位,特色民宿1家,日接待游客食宿量总计超4000人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宋村村已实现贫困村全面出列,2019年最后一户贫困户脱贫已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乡村旅游扶贫让贫困村美起来了,让村民乐起来了。
绿色产业是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结合农村生态环境优势输入产业发展“绿色血液”,是该县因地制宜构建农村内生性长效发展机制,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泾县充分依托地域产业特色,近年来大力实施“三叶(茶叶、烟叶、菜叶)、二纸(宣纸、书画纸)、一梳(木梳)”农业产业化工程,建立101个农业园区,培育发展30多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投入800多万搞规模农业。泾县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也是该县高质量发展带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典型范例,通过“公司+贫困户”方式,带动贫困林农发展青檀等宣纸原料种植,定向培育6.5万亩青檀基地,受益贫困村20个、贫困户2585户,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
好山好水出好茶,泾县盛产优质茗茶。近年来,泾县将茶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意见》,致力走标准化优质发展道路,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近万亩,小小茶树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收益这么好的产业,老百姓当然抢着干。该县还出台政策对贫困户发展茶产业每亩补贴1000元,同时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和上门指导。”泾县农委主任杨小俭介绍。两年来,全县新增发展茶叶种植贫困户1600余户。大南坑村、上漕村和宋村村等三个贫困村被认定茶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村集体收入快速提高,顺利实现“村出列”。龙头企业中徽茶叶合作社坚持产业带贫,优先收购扶贫对象采摘的茶鲜叶、优先支付扶贫对象茶鲜叶收购价款、优先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到合作社就业,而且提高扶贫对象交售的茶鲜叶收购价格10%,这些举措给了贫困户更多实实在在的照顾,带动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
绿色开发是高质量脱贫的治本之策
绿色产业有亮点,生态岗位有广度,产业模式多元化,该县通过产业扶贫“绿色攻势”,立足市场、聚焦就业,不断寻求产业、就业、环保、农产品销售等内在结合点。2017年林长制改革在泾县推行,给相对落后的山区县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林业企业带来了新机遇。蔡村镇河冲村的安徽森亚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林长制的推行下,不断地实验和创新,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林下仿野生石斛种植技术,公司销售业绩稳步提升。林下经济让企业的发展尝到了甜头,该公司现已成长为长江以南最大的米斛种植园。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也不忘回报社会,与河冲村联合成立了蔡村镇河冲村森亚就业扶贫驿站,吸纳了当地50多名村民就业,安排了4名贫困户在基地长期务工。汀溪乡苏红村的茶叶合作社、云岭镇建设村的莲子合作社、桃花潭镇乌石村笋业合作社等都是代表性农产品交易平台,让农户能够足不出户售卖农副产品。今年,乌石村泾青太笋业专业合作社收购农户雷笋约60万斤,收购金额达到162万元,其中贫困户约8万斤,收购金额约20.8万元。贫困户在卖出产品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享受泾县旅游扶贫“后备箱工程”政策,满足条件的有200-500元的补贴。截止目前,共有997户申请“后备箱工程”,累计奖补资金达30.49万元。(作者单位安徽省泾县扶贫局 )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