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电(保定)学子于易县探寻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之路
时间:2025-01-27 08:40:25来源:看点时报

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的当下,美育与乡村文化的融合成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关键要素。近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听松文韵・筑梦乡野” 社会实践团队,在院系教师的带领下,奔赴易县 “听松书院”,开启了一场探索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之旅。

听松书院位于河北易县清西陵,这里历史底蕴深厚,静谧且富有文化气息。书院由易县籍清华毕业生梅静于 2015 年创办。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梅静放弃北京的优渥生活,回到家乡,立志打造一个传承地域文化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2018 年,梅静入选中国好人榜,之后依托书院成立易县听松社工中心,专注于故乡文化复兴和乡村文化教育。多年来,听松书院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促进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持续开展各类青少年公益活动,弥补乡村青少年文化教育的短板;创新性开展艺术疗愈项目,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大力推广美育盒子,提升乡村民众的审美水平。同时,书院引入退休教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士,构建集文化教育、艺术创作、心灵滋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秉持 “复兴乡村文化,创造乡村价值” 的理念,多维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 月 15 日,实践团队抵达听松书院,稍作休息便与创办人苑老师交流,了解书院创建时间、初衷、建筑风格等,随后自由参观,思考如何优化空间与氛围,助力美育和乡村文化融合。

1 月 17 日,在陈老师带领下团队前往凤凰台,从村民处得知当地守陵村发展滞后,乡村文化传承艰难,村民对美育融合理念和书院美育举措了解甚少,且当地急需高中教育资源。之后,团队前往晓新村与公益书法学校沈老师交流,了解到听松书院书法师资匮乏,以及乡村文化传承受现实压力制约的困境。

1 月 18 日,实践队与音乐老师安老师交流。安老师表示,非寒暑假时会定期来书院授课,见证了孩子们从唱歌跑调,到能自信演绎《小雅・鹿鸣》的转变。教学中,她以古典文化为切入点融入传统文化,书院还会组织孩子们前往泰陵等地研学。

1 月 20 日,两位幼儿园老师介绍听松书院冬令营,老师们会带领孩子们制作灌肠、体验非遗糖画,让孩子们感受乡村文化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院系老师同苑老师进行交流

在社会实践的这五天当中,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了听松书院支教活动,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与对孩子们成长的期待,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课程 。第一节是播音主持课,实践队员们从最基础的发声练习开始,教孩子们如何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出清晰、洪亮的声音。为了让孩子们更有代入感,队员们选取了许多饱含民族文化元素的经典诗歌和故事作为朗诵素材。在练习过程中,队员们不仅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和语调,还耐心地讲解每一个作品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不敢开口,到后来能够自信满满地站在大家面前,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朗诵出那些经典篇章,不仅个人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更在这个过程中,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自信也在心底悄然扎根。紧接着的第二、三节是实验课,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实践队员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实验材料,从简单的木质材料的吸水现象到神奇的非牛顿流体,每一个实验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科学世界好奇的大门。队员们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当看到实验过程中的神奇变化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惊喜与兴奋的光芒。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实验材料,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思考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第四节课是英语音乐课,实践队员们将英语学习与音乐巧妙融合。通过教孩子们唱英文歌曲,让他们在欢快的旋律中轻松掌握英语单词和基本句型。队员们还会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表达。在音乐的烘托下,孩子们不再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这堂课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英语听说能力,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第五节课是拓展课,实践队员们深知文化课对于孩子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明白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知识的支撑。在课堂上,队员们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语文、数学、科学等基础知识,激发孩子们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他们还会引入一些关于乡村发展的案例和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学好文化课,将来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为家乡发展努力奋斗的种子。

图为第一节播音主持课

除了日常课程,实践队伍队长还带领孩子们排练了有关听松书院办学理念和日常运营的小话剧。从剧本创作到角色分配,再到一次次的排练,队员们都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听松书院 “复兴乡村文化,创造乡村价值” 的办学理念,也对书院的日常运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将书院的故事展现出来,不仅加深了对书院的感情,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在整个支教过程中,队员们始终与孩子们亲密互动。课间休息时,队员们会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听他们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和梦想;课堂上,队员们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是稚嫩还是充满创意,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用心搭建起与美育受益群体沟通的桥梁。通过问卷调查、课堂互动和课后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队员们发现,部分孩子参加过两项及以上书院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孩子对书院课程兴趣浓厚。许多原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孩子,在参与课程过程中,被诗词歌赋、传统手工艺、历史故事等深深吸引,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显著提升。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着的求知光芒,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美育在乡村教育中的强大力量,也更加坚定了继续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

图为学生英语音乐课上台表演

此次社会实践让实践队员深刻认识到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虽然调研中发现乡村文化传承困境、美育推广认知不足等问题,但也看到听松书院在推动融合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显著成效。对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说,这次经历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决定将此次实践作为长期关注乡村美育发展的起点,持续跟踪听松书院的发展动态,为书院的美育活动提供长期的志愿服务和智力支持。他们计划定期组织队员前往听松书院,开展支教活动、参与书院的文化建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和欢乐。同时,团队成员还打算深入研究乡村美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更多适合乡村的美育模式和方法,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支教孩子们合影留念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相信,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乡村美育,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振兴的事业中,美育与乡村文化融合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乡村的明天也将因为文化的繁荣而更加美好。 听松书院的故事,也将成为乡村美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美育的种子,收获文化振兴的硕果。

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50126/012025_1633763.html

编辑:萧培  审编:陈莫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