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帐篷野营
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兰山公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道路上,兰州市紧紧围绕“以精致农业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定位,打造精致农业,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精美农村,探索形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兰州路径”。
加快发展精致农业
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陇原样板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发展精致农业、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定位,以坚定落实“强省会”行动为遵循,全力攻坚、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陇原样板。
今年3月,市发改委印发《兰州市“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规划》以落实省委“强省会”战略为总揽,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建设为着力点,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促进城乡融合为纽带,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虽临近县城,但因缺少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017年,李家庄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引入资金推进建设以来,几年内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以前大棚小而且落后,现在都已经智能化了。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大棚温湿度,还能浇水和施肥。”李家庄村民郭小燕说,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来,家家住上新楼,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已经建成多个板块,田园综合体整体建成后,每年可吸引游客200万人,实现年产值3亿多元。”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负责人说。
清凉避暑、休闲采摘、团建研学、户外露营……西固区达川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重点打造“三江口”、达家台等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据粗略统计,今年以来,达川镇农业增加值完成4040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7850元,增速为9%。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我市坚持走“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施“1368”产业发展计划,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兰州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截至2021年底,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434个,“庄园”“正大”“爽口源”“雪顿”“康源”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高原夏菜、中药、玫瑰、百合特色产业播种面积达到172.44万亩,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充裕。
构建“党建+”新模式
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们养殖了270余只羊。”七里河区阿干镇深沟掌村村民李文明听说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村民发展养殖产业后,第一时间就和村委会签订了棚圈租赁合同。
李文明说,以前的羊圈都是简单凑合的,羊群吃喝拉撒全在圈里。羊粪不好清理,羊还容易生病。如今他家新修的羊圈都是一体两户棚圈,采光、通风都很好,而且畜牧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现在他对养羊越来越有信心了。
阿干镇深沟掌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合发展养殖业。今年以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沟掌村立足实际,以“党建+养殖”,把带动群众搞好养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邀请市、区畜牧工作站人员免费为村民开展养殖产业发展培训。
同样觉得日子越过越好的还有西固区达川镇河咀村村民陈丽丽,她已经在达家台的兰州农作物育种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园区)的试验田里打工7个月了,每天收入120元。由于离家近,她不仅能干家务活,又能在闲暇时间在园区挣得一份收入,“每天有事做,工资按天发,比去城里打工好。收入增加了,日子当然越来越好。”
陈丽丽之所以能够在家门口打工,正是得益于达川镇探索的“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依托能人带动型、生产发展型、入股分红型、劳务用工型模式,达川镇推动发展“党员+扶贫协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成立绿源、聚源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120户农户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组织是纽带,阿干镇和达川镇并不是特例。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致富新要求,以增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一对一”帮带730名村党组织书记,指导帮助规范对标用标、提升综合素质能力,评定“先进村级党组织”518个,“示范乡镇(街道)”37个,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落实方案》,把乡村治理任务与移风易俗、依法治市、平安建设等深度融合。
目前,全市730个村全部建立“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党组织体系,划分网格3407个,联户党员18115名,构建了“党建+网格”基层治理新格局。
打造美丽乡村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部署,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这还是我印象中的皋兰山吗?这村子里的小洋楼,整洁干净的盘山公路,兰山公园的假山楼阁,变化也太大了吧!”今年9月,来兰探亲的吕梅在妹妹、妹夫的陪伴下到伏龙坪头营村游玩。外嫁离兰二十余年的她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情景,想到了一个词:美丽新农村。
这些巨变正是兰州市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的结果。
我市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了《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百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规划设计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整治路线图。同时,注重整合项目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相互结合、同步推进,协调安排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2366.61万元,县区积极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走进全国文明村镇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一排排二层小楼整齐地排列在乡道两旁,电影院、篮球场、健身房、博物馆、幼儿园、养老院布局其间,远处良田沃土、阡陌纵横,蔬菜大棚搭建工程如火如荼,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以前生活苦,哪敢想这样的日子,现在我们村上看电影有地方,娱乐活动有地方,乡村环境也好,都赶上城里人的生活了。”村民高淑兰说。
在打造生态宜居新面貌的同时,我市全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建设。2022年全市新建农村卫生户厕2384座,建成后,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将达到86.9%。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户厕改造16.6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常住户的85.7%(总户数27.23万户,常住户19.37万户),全市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
此外,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68个,环境整洁村386个,打造了玫瑰小镇、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河口古镇、老家浪街等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有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兰州市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强劲势头,百姓的日子更有奔头,乡村风貌更有看头,古老金城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正绚丽绽放。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