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乡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村标景墙或牌坊在周边绿化亮化配套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公园、河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风雨球场、露天广场等公共设施齐全,成为村民休闲健身好去处,展现出一幅宜居宜业、精神富足的乡村美好图景。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中堂各村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农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让村民重拾美丽乡愁。近年来,中堂镇以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水乡特色示范村庄、美丽宜居村等为契机,完成14个美丽宜居村创建,全镇20个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人居环境整治重现美丽乡愁
在潢涌村,有着千年古建筑群,历史文化悠久。幽深古巷、典雅门楼、古旧民居、小桥流水,构筑了颇具韵味的岭南水乡。潢涌村坚持党建引领,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潢涌村
多年来,潢涌围绕宜居村、特色精品示范村等创建工作,不断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完善公园、道路、文化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颜值、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几年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环境资源特色整合,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全域旅游环境的高标准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社区建设,攻难点,塑亮点,重塑古村核心区岭南风貌,建设多个休闲小公园。
同时,潢涌村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开展“两违”整治,内河涌、田间窝棚、生活垃圾分类收处等环境治理,形成了全村环境建设一盘棋统筹、网格化管理、全民参与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格局,全村形成“点靓、线美、面和”的高品质空间效果,发展环境优势进一步凸显。
潢涌湿地公园
潢涌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东莞市“十大美丽幸福村居”“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2022年,潢涌村更成为“广东省文旅两中心融合发展试点村”。
潢涌滨江公园
农村人居环境的“蝶变”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2020年5月,斗朗社区入选第二批水乡特色示范村庄名单。
斗朗社区通过升级改造,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村道升级、舞台广场、风雨球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大大满足了村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旧村内河涌沿岸的整治,让沿岸景观豁然开阔,重现“一条麻石路直通中堂圩”的历史情境,让人记住美丽乡愁。
斗朗社区舞台广场
东泊社区结合水系肌理,对宗祠及其风水池塘周边进行景观升级,打造好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东泊社区环湖步道
凤冲村充分发掘历史名人事迹,推动文化赋能,发展“一村一品”,夯实产业基础。有些村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能。“现在村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有些在外面的人也搬回来了,大家都很自觉维护家园环境,空气清新,人也舒心。”坐在大树下乘凉拉家常的村民说起今昔变化很是感叹。
水乡特色示范村庄——凤冲村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堂镇各村重谋划、出实招、创特色,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盘活边角地、闲置地打造各类打造、口袋公园,开展好“厕所革命”等,带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环境获得感,有力形成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浓厚氛围。
古榕公园
整合特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潢涌村的黎氏大宗祠,德本、孝义文化,祖训家风随处可见,代代传承。进入新时代,更成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
黎氏大宗祠
近年来,潢涌村以文明户创评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文化培育与乡风文明润化工程。据介绍,潢涌村开展文明户评选已有20多年,该活动不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2017年潢涌村制定实施集体经济四轮驱动发展战略,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村。村干部表示,大家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增强家园意识和集体精神,“绳往一处扭,劲往一处使”。当前,潢涌村已开展第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堂各村注重文化建设,充分发掘整合历史文化建筑和特色文化元素等,以文化赋能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美丽风景。中堂村郭洲充分整合红色文化、七夕文化等特色文化,结合优美的田园风光,将旧砂场改造成休闲公园,重塑一河两岸水乡风貌。
位于郭洲的渡口农庄工作人员黎先生表示:“现在来郭洲休闲旅游、体验农家乐的人比以前多了。”环境的变化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新动能。
中堂村河道两岸改造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中堂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发挥文化浸润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用文化振兴的活力,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注入能量,做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目前,中堂大洪花卉专业合作社和中堂盈港丰蔬菜合作社等“一村一品”项目已成功验收,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支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水乡特色示范村庄建设项目,中堂加快打造文旅精品路线,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