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总书记对山西推进乡村振兴寄予厚望,2017年以来三年两次视察山西,都对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山西的乡村振兴掌舵领航、把脉定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全省上下真抓实干、积极探索,扎实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在做好稳粮保供、巩固脱贫成果、实施特优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克服疫情灾情双重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一、狠抓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保供,牢牢稳住农业“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根深基稳。山西是粮食产销平衡省,近年粮食连年丰收,稳粮保供没有须臾放松。我们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扛起粮食生产、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以省委1号文件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对稳粮保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全省上下大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保面积、保产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174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6%,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出台撂荒地复耕复种实施方案,严守5757万亩耕地红线。特别是力抗10月份出现的历史最强秋汛,启动三秋会战、“双减双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07.2万亩、总产142.1亿公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与此同时,我们聚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谷子、高粱、羊良种攻关,建设2万亩杂粮良种繁育基地,南繁基地建成投用,农作物良种推广率97%以上、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70%以上。保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今年1至11月生猪存、出栏733万头、998万头,产能全面恢复到2017年正常水平。前三季度,一产增加值完成663.1亿元,实际增速9.9%,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4元、增长11.8%,农业对全省发展的稳定器作用凸显。
二、狠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经过全省上下持续努力,现行标准下32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但我们深知,脱贫基础还比较薄弱,五年过渡期十分必要,必须用好,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一是保持政策的持续稳定。变“四个不摘”为“四个加强”,优化调整105项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标准适度、能兜住底、可承受、可持续”的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为年老体弱的脱贫人口增加了防止返贫的有效保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和保障机制,共识别监测户5.91万户13.46万人,及时全部采取帮扶措施,逐户逐人消除风险,特别是全力应对洪涝灾害,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政策,重建修缮因灾受损农房,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春节前安全入住,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二是着力壮大脱贫产业。省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安排到脱贫县106.7亿元,56.7%用于支持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突出技能就业、技能富民,近三年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35万人,中高级技能农民占持证农民比例达50%;采取公益岗位吸纳、扶持创业带动等举措,优先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目前实现务工就业94.92万人,务工就业和省外务工人数均高于去年。三是强化搬迁后续扶持。1122个集中安置区规划项目1090个当年全部开工,建设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815个。四是严格管理扶贫资产。出台资产管理指南,741.34亿元资产全部确权,光伏项目累计收益17.79亿元,惠及6458个脱贫村、29万脱贫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同时,我们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推动“路、水、暖(气)、电、数、链、废、机、田、证”村村延伸、户户覆盖、人人受益。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从5月下旬开始组织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让农村人居环境逐步美起来、靓起来。传承发展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出台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实施意见,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三、狠抓特优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为山西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从全省各地的资源禀赋出发,下功夫建设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五大平台,南果出口平台苹果出口量占全国22%,北肉出口平台投资8.8亿元的大同国际陆港和怀仁羔羊肉大会实体项目建成,中粮出口平台及东药材、西干果商贸平台交易市场建成运营。着力做大做强酿品、饮品、乳品、主食糕品、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医药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坚持环保低碳高线“管源头”、质量安全底线“管过程”,新制定修订农业地方标准61项,达标合格证制度覆盖85%的生产主体。加大拳头产品打造、优势品牌创建力度,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北上京津冀,东进长三角,南下粤港澳,持续推动特优农产品走出去,进入全国中高端市场。今年1至11月,十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65%,累计创建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6个国家级产业园和25个产业强镇,3个县进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录,国家级省级园区覆盖一半以上的县。在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加快建设农业科创高地,设立神农科技集团,市场化运营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承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创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级次稳步提升。启动打造“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推广品牌,实施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十大工程,制定旱作农业标准73项,探索旱作集成技术模式50余项,努力把有机旱作农业打造成全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四、狠抓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我们坚持农村改革正确方向,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抓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又抓改革试点的先行探索。印发深化农村改革行动方案,采取清单式管理、台账式方法,推动农村“三块地”等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迈进。开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再回头看”,确权5161.8万亩、颁证率99.2%,扩大二轮土地延包试点范围;清徐、平遥、泽州3个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大胆先行先试,建立完善了数据库,在宅基地网上审批等方面形成一些制度性成果;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建立起基准地价体系。紧扣确权、赋权、活权三个重点,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在21个县开展股份权能试点,累计股金分红10.2亿元。持续深化农技农经农机“三支队伍”改革,市级层面机构数由273个减少到87个,减少68%;县级层面机构数由1105个减少到495个,减少55%,服务形式多有创新,服务效果不断增强。特别是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优先项大力推动,省人大颁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省政府出台深化托管指导意见16条,将其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目前全省托管粮食作物面积2300万亩、占到种粮面积的49%,3.2万个经营主体服务小农户110万户,实现了托管服务县域全覆盖。2020年10月,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在山西召开,给我们以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五、狠抓党的全面领导,筑牢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省委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制定“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专项规划等重要文件,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逐级签订粮食安全责任书,撤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职能并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与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实行“两个机构、一套人马”,29个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优先满足发展用地、优先支持人才振兴,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535.9亿元,比2020年增加4.4亿元,其中安排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21亿元。将全省117个县划分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建立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近期又新制定出台2021年度考核工作方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项工作并轨考核,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同时,我们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以县、乡、村集中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三农干部,选派2012名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使用乡镇事业编制招聘880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全覆盖培训市、县、乡村及部门主抓乡村振兴的领导干部,打造“一懂两爱三过硬”的工作队伍,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在招才引智的同时,大力培养“田秀才”“土专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山西正处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粮稳产稳收入,提字发力、提速提质提效益,保字守底、保障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推动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