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书法与美术并列进入一级学科等政策引导以及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书法艺术作为社会文化艺术普及的重要内容,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新的附着点。与此同时,书法的专业创作与大众普及之间仍然缺少必要的桥梁。专业创作的审美评价如何与书法艺术欣赏的大众视角形成正向的互动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北京怀柔区教委与中国国家画院深度合作打造的“书法进校园”活动
为“专业”到“普及”积蓄力量
从2021年12月,书法和美术并列拟定为一级学科,到2022年9月,书法和美术并列,制定为一级学科,可以说,这两年围绕书法展开的最大讨论莫过于书法学科升级。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高校纷纷将书法专业从其他综合学科中提取出来,更名为独立的书法学,再有如中央美术学院将中国画学院更名为中国画与书法学院。伴随着高等书法教育层次的提升和对书法学科的重视,高校书法专业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高等书法专业教育有了发展,中小学书法教育也逐步推行。从2011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到2013年书法教育正式被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2014年教育部审定通过11套书法教材,再到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经历10年的探索和发展,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些举措无不为书法从“专业”到“普及”营造了良好氛围,积蓄了充分力量。
书法美育不再只是小众人群的精神消费,各类成人、青少年书法兴趣小组和活动不断开展,或展开教学,或引导鉴赏,或采用实体书院,或推出线上直播课程,形式多样。另外,书法美育游学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高校,书法专业教学也愈发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和田野考察。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文东介绍:“每年暑假前后,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汉中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安阳殷墟博物馆、山东曲阜碑林、泰安岱庙碑林等都可以看到高校书法专业师生的访碑身影。”
不仅是高校,大众的书法美育游学活动也逐渐普遍起来,虽然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但依然无法冲淡人们对寻古访学的向往。实在无法抵达现场,关注满目琳琅的书画美育公众号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图公开课“此心光明——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推广活动
整合社会资源 拓宽书法美育的外延
近年来,国家鼓励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搭建“文教合作”平台,提升青少年审美素养。许多艺术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了多样化的书法美育活动。
诚然,相较其他方式促进书法美育的开展,美术馆、博物馆、文化机构有着相对便利的条件。“这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策划书法展览或学术活动,向观众开展美育教育,普及观众文化艺术认知。依凭书法展览策划公共教育或志愿者导赏活动,拓宽书法美育的外延。但这几年最明显和最可喜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美术馆展厅作为学生获取书法美育的‘第二课堂’,而越来越多的美术馆也将学校看作传递书法作品之美、促进精神活化的‘第二展厅’。”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傅强认为,美术馆作为实施书法美育的平台在当下受到越来越多参与者的认可。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介绍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推进书法美育方面的进展。他说:“中国书法家协会这些年来充分发挥书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发动各地骨干会员,通过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书法美育教育。如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举办‘翰墨新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为全国基层书法教师提供高水平专业培训;开展全国书法公益大讲堂,把书法美育送到基层一线等。此外,还组织书法家们进工厂、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提高全社会书法审美水平。”2020年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与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开展“书法进校园”项目,选派艺术家在怀柔10所学校授课、讲座、讲评,开展实践指导。2021年该项目的教育合作成果——“书道薪火”师生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
书法美育交互式节目《妙墨中国心》在杭州西子湖畔搭建的第二现场“妙墨赏习屋”
“互联网+”助推书法美育热潮
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大众对书法艺术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享受通俗的、现代化的文化艺术内容服务成为流行,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普及作用,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来电视艺术创作对美育专题栏目的重视程度和策划能力越来越强。独立性书法类电视文化综艺类节目也次第涌现,如2021年底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书法专题电视综艺——《妙墨中国心》;2022 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合作的《中国书法大会》也已开机。
谈到当下书法美育节目的制作定位,《妙墨中国心》总导演周路莎说:“文化美育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大众‘审美提升’和‘知识获得’两大诉求。早些年文化节目喜欢一锅炖,现在则需要精细分化,创作手法上从规矩风变为混搭风。打破次元限制,重视跨界交互,寻找最能激发受众情感愉悦度的接受方式。”
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近几年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趋势,采用线下录播、线上播放的公开课方式,为更多受众带去化一为百、化百为千的知识服务。观众身边只要有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观看到权威与活泼并存的大美育文化专题策划。
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建勋近几年一直从事书法美育的互联网教学活动。在他看来,近几年书法美育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成年人日益增多,“这些人大多数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就是为了自己在书法中得到一种安定感,找到一个寄托。”方建勋说。
探索普及仍需重视专业导向
虽然艺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美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也要看到书法美育教育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涵养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充分发挥专业媒体的导向作用十分必要。
近年来《书法》刊发了一系列围绕着书法美育的文章。《书法》杂志副编审杨勇说,关于书法美育,《书法》杂志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于当下一些书法现象的辨析甚至批评,另一方面就是对于书法美的内涵的分析和解读,特别是围绕一些经典的作品做一些深入的解析和讨论,这样有助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和读者深入了解书法的美,它包含很多要素,比如,苏东坡说好的书法应该“神、气、骨、血、肉”俱全等。
2022年《书法教育》全面改版,开设了《今天我写》《名师讲书法》《我的书法生活》等栏目。《今天我写》围绕时事热点,有冬奥、航天、中考等内容,把书法学习融入现代生活;《名师讲书法》邀请全国各地的名师针对书法学习的具体问题进行讲授;《我的书法生活》栏目通常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书法的方式去理解自己和世界。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书法教育》副主编刘亚刚对这些栏目设置的接地气程度充满信心。
当然,“美育”是个界限相对模糊的文化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常常不易被厘清。仅以书法美育为主题的各类书院教育为例,其中门道也是琳琅满目,这就需要大众具备相应的识别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教育前途可观,也任重道远。
艺术教育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有学者提出,在强调艺术美育价值的同时,还要注意将美育模式化、扁平化的现象,要警惕以工具理性取代人文理性、以功利主义取代精神价值、以指标至上取代人格塑造。
https://arts.cctv.com/2022/11/11/ARTIbeCmqs616OWnefrJce5K221111.shtml?spm=C58899.P0iW0OiMQo1o.Emgfk5ohOGKH.12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