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提高联动能力。
“五社联动”是社会治理的力量动员机制,社区“两委”是龙头,各方能力是基础。一方面,我们在提高社区“两委”的动员能力上下功夫。坚持“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思路,按照书记主任“一肩挑”和学历年龄“一升一降”要求,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提高社区“两委”班子的政治引领和链接资源能力。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二十一级”职业体系,规范社区工作者招录、离职程序,健全激励机制,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拓宽上行通道,打造一支能力更专业、管理更规范、队伍更稳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我们在培育提高联动各方的参与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区级社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和镇街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大力孵化培育社会组织。目前,全区有社会组织610家,其中社工机构43家,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实施社工人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全国社工师资格考试专班培训和激励支持,举办社工领军人才成长营,不断培育壮大社工人才队伍。目前,全区有专业社工人才2759人、持证1147人,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方式,把社区居民因兴趣爱好自发组建起来、常态开展活动的居民自组织,由镇街备案、社区管理,成为一支参与社区治理的常态化志愿服务力量。目前,全区有社区社会组织1416家,参与人数超2万人。四是成立区慈善与公益事业促进会,设立区慈善公益园,整合辖区慈善公益资源。举办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论坛,评选表彰九龙坡区慈善家,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厚积慈善土壤。
以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为依托,健全联动机制。
“五社联动”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整合机制,要联在需求上、动在项目上、实在过程中。一是依托社区社工室,健全需求调查机制。我们通过社区社工室发动社区志愿者,采取入户走访、居民提案、定期协商等方式,摸清辖区居民群众的需求,找准本地区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梳理出本地区的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为“五社联动”联起来干什么提供依据。同时,我们通过社区社工室,收集辖区参与治理力量,链接辖区社会共治资源,梳理出辖区联动资源供给清单,为“五社联动”联起来谁来干提供帮助。二是依托镇街社工站,健全项目实施机制。我们通过镇街社工站的专业社工力量,把社区社工室提出的居民需求清单和治理问题清单,归纳提炼,策划为项目,申请区、镇街两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同时,利用社区社工室梳理出辖区联动资源供给清单,通过辖区共驻共建理事会和社工带义工等方式,推动辖区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把“五社联动”联起来干的事落到实处。三是依托区社工中心,健全过程管理机制。我们通过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全区“五社联动”基地建设、力量培育、资源链接、项目购买、政策扶持、绩效评价、资金使用等进行全周期管理,把“五社联动”联起来干的过程管理好。
以购买服务为抓手,发挥联动作用。
“五社联动”是社会共治实现机制,联的目的在于行动,购买服务是目标达成的重要实现形式。一是民政牵头、各方参与,把购买服务统起来。我们联合区财政局印发《九龙坡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实现由民政部门统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2021年,统筹民政、部门、镇街、社会力量多方资金1111万元,购买项目88个,全市第一。二是专业社工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把服务项目做起来。我区每一个购买服务项目,都由专业社工具体执行。同时,我们采取“社工+义工+爱心资助”的方式,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参与项目实施。如,九龙社工中心策划实施的社区治理“金点子”征集项目,动员辖区208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向辖区居民征集到800余条“点子”,经过多轮协商论证,最终确定了“文明养犬”“文明晾晒”等10个“金点子”予以实施,极大地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热情。石坪桥街道针对辖区困境儿童实施的“E爱空间·阳光相伴”项目,第一期上线筹款27505.13元,街道支持21940.87元,完成对辖区内11户困境儿童居住空间改造,深受辖区居民欢迎。三是全程督导、四方评估,把绩效考核硬起来。我们向成都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购买服务,委托其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全程督导,采取四方评估法评估项目实施绩效,严格结果运用,形成优续劣汰的良好生态。
以“互联网+慈善”为主渠道,筹集联动资金。
“五社联动”机制要常态运行、充满活力,活在经费、贵在保障。在每年“九九公益日”,我们策划项目上线募集资金,发动辖区社会单位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成为联动资金的重要来源。三年来,累计募集资金4173.9万元,主城第一。2020年参与人次249.8万,全国第一。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我们通过区慈善会设立福彩善心亭、发动书画家义捐义卖书画作品等方式,创新资金筹集渠道。我们通过区慈善会支持镇街设立社区阳光基金、社区公益服务基金,作为购买服务的资金池,滾动实施购买服务项目。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