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共筑,安心小屋
2020年9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童心共筑,安心小屋”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关爱项目(以下简称“童心共筑,安心小屋”项目)成功申报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的B类社会工作试点服务项目,并落地于新疆喀什、云南怒江(2个试点)、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湖北武汉及湖北宜昌7个试点。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负责执行,当地专业社工机构协助执行。目前各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中,项目处会不定期推出各个项目点的服务进展。
从微观系统层面看
对于四川省凉山州的困境儿童这类特殊弱势群体,我们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分析后认为,他们之所以陷入困境,,儿童自身的心灵封闭、情感孤独、情绪压抑、自信不足是直接影响因素;家庭与学校系统支持不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度性服务不足、地域文化差异、复杂的村落文化处境是加剧困境情形的重要影响因素。
成都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试点的协作实施单位,不断尝试在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镇园田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介入困境儿童服务,以期在凉山困境儿童服务的实务探索中找出一条适合社会工作有效介入的道路,丰富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服务的理论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困境儿童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持。
项目实施情况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困境儿童问题凸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而解决的着眼点则在于儿童本身及其家庭系统。因此,从社会工作所秉持的价值理念来看,社会工作者在所有的专业服务过程中均须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理解、尊重、接纳服务对象的特殊状态;从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看,需要以个案、小组及社区工作为主要的干预手段,立足服务对象当时当地的情形,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服务对象与其相关系统不当互动而导致的问题。
2020年11月7日、8日和14日,耕心社工分别为园田村12名困境儿童提供了24次个案辅导服务。其中,11月7日-8日,社工采取家庭访视的形式深入个案服务对象家中,透过向案主送上“童心共筑·安心小屋”项目组发放的儿童安心包,教授案主使用安心包内的安全用品,与案主一对一面谈。
同时,通过与案主家庭成员进行交流,了解案主近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对案主在非正式支持网络中所获支持的了解,对案主不断呈现的问题进行研判,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个案工作思路。透过前几次的个案辅导,社工发现12名困境儿童所呈现的问题均来自于非正式支持网络薄弱,导致案主心理封闭、情感孤独、学习和生活态度消极、缺少有效的人际互动。
因此,在11月14日的个案服务中,社工专门调整了工作方式,利用周末时间带领案主走出封闭的家庭空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用手中的镜头、以儿童的视角参与摄影创作,并在拍摄过程中,逐一引导案主发现身边之美、园田之美、生活之美;学会思考与同辈之间如何协作、分享和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学会理解、接纳和包容身边的不完美,获得同辈之间的相互支持。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小组工作介入困境儿童服务应聚焦儿童的优势,关注儿童自身的能力和资源,相信困境儿童具有学习、改变和成长的潜能,强调困境儿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重视他们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成长。同时,引导困境儿童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认真倾听他们的活动分享和个人感受,从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试点针对15名10-15岁的女童开展的第三次“五彩之光·守护青春”女童自护教育小组“橙色·认识生理期”活动中,社工更加注重活动内容的私密性,理解组员因性格特征和文化差异而对活动主题产生的羞涩、不愿意表达的行为表现。
在活动设计上,社工突破思维定势,将女生生理期的相关知识、生理变化、卫生保健及对应的参考答案等制作成表格和答题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让组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将答题卡粘贴到对应的表格内;并在对生理期知识的解析中,引导组员自我觉察、相互讨论、积极发言,对生理期的五个板块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协作纠错;同时,透过恰当的方式、健康的态度指导组员在生理期正确选择和使用卫生巾,并做好生理期的自我护理,了解不正确的护理方式易感染哪些妇科疾病及如何预防等。
透过本次活动,促使组员在共同讨论中获得生理期知识、掌握生理期的身心变化,让组员明白月经并不是“倒霉事”,而是一种正常、有益的生理现象,需要积极面对。
针对18名10-15岁的男童开展的第三次“童手建造·筑就未来”儿童兴趣素质拓展与能力提升小组“纵观·现代建筑发展历程”活动中,社工注重培养组员的动手、协作和自我展示能力,关注组员在团体中的互学互助和自主合作。
通过360°VR地球仪,引导组员在地球仪上找到首都北京和北京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天安门,并由社工带领组员纵观现代建筑的发展史和发展历程,了解现代城市和现代建筑之间的联系,分析建筑物之间的不同特点,鼓励组员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天安门的基础“修建”。整个小组活动中,社工承担着教育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透过与组员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既给组员安全感和归属感,也为组员在小组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种相互支持、关怀、平等、团结、协作的小组环境让组员自身的潜质和能力不断显现。
社区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在困境儿童服务中,解决困境儿童的问题,促进困境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在社会不同系统中以及个体与不同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社工要从儿童自身及其与家庭、朋辈群体、社区、学校等互动关系中分析困境儿童的问题,识别他们所需的资源,并结合在地文化处境,采取不同的介入方法提供专业服务。生活在园田村的困境儿童,迫切需要与同辈、邻里、亲友、学校及社区互动形成一定的社会网络,共同为他们提供情绪、尊严和互助支持,以此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耕心社工透过家庭访视、个案辅导和小组活动,对园田村困境儿童的问题分析和需求评估更加精准。在社区主题活动的设计中,不断结合当地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本次社区主题活动以“童眼世界·幸福影像”儿童摄影为主题,共分为两个时段进行。
第一个时段是为园田小学的儿童拍摄一张向往已久的班级合影和创意队形集体合影。现场拍摄中,孩子们身穿社工特意定制的摇粒绒马甲、佩戴安心小屋的徽章、带着灿烂的笑容,依次完成各班级合影拍摄,并在社工的指引下,注重个人与集体的和谐统一,打破常规,摆出有创意的队形和姿势,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尽情地展示他们最美的一面。
第二个时段通过引导12名个案服务对象先行尝试户外摄影创作,让出生在乡村、成长于乡村的困境儿童用手中的镜头和自己的审美视觉,流连于园田村的山水之间,穿梭于蜿蜒的乡野小道之中,用心寻觅秀美景色、人文信息,天真无邪的笑靥、悠然自得的老妪、古树老屋等都成为他们的拍摄对象。透过儿童的视角去发现大自然之美、身边人物之美,而这些美正是来自于他们的观察。他们镜头下的画面,就是一种表达美的方式。同时,透过他们的感知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再创造,再提纯,而创造正是来自于他们的思考。他们镜头下的影像,就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
园田村的儿童摄影活动,不仅让儿童获得了数码相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拍摄技巧,还让他们在户外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了摄影创作,让他们走出封闭的家庭空间、拥抱自然、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让他们在团队摄影创作的过程中,促进形成了相互之间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的品质,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塑造了健全的人格。而幸福影像的意义就在于将儿童的生活串联起来,让他们亲手拍摄出的每一张画面都能成为最珍贵的记忆。
项目专业反思
在对园田村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进行的社会工作专业介入时,要将困境儿童的问题放到与其相关的各个系统中去分析和思考,不能仅仅将困境儿童的问题看作是其个人的问题;必须整合困境儿童所涉及的各个系统,才能全面、系统地帮助困境儿童摆脱困境。
关于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
1.区分空间,建立关系。
对于困境儿童复杂个案的介入,需要区分案主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两个空间。如果要从案主的家庭生活介入,需要寻找到在家庭中与案主不冲突或者冲突不大的成员。如果无法找到这样的家庭成员,则需要先从案主所在学校的空间介入,透过案主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活动参与情况等加强和案主的交流,与案主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获得案主对社工的信任,愿意向社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2.伺机而动,寻求突破。
困境儿童复杂个案的介入不仅需要寻找时机,也需要社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案主所处的相对安全、轻松的环境入手寻求突破点,而非急于找到案主的家庭成员了解情况,让案主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只有透过安全舒适、轻松惬意的空间为案主减轻压力,才能促使案主不断改变,利于找到合适的机会向案主或其家人了解家庭的情况,进而对其家庭关系及问题成因分析得更加深透,以便为案主提供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
3.定位精准,专业介入。
困境儿童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通常涉及到家庭、学校及政府等多个层面,而各个层面对于困境儿童服务的形式大多数局限于物质帮扶和资金资助,这种物质和资金层面的帮扶多以提供短期服务为主,不能彻底解决复杂的困境儿童问题。从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来看,是针对困境儿童具体的问题与需要,根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合适的实务理论,来确定基本的助人模式、专业伦理和专业方法。
在园田村的个案服务和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中,面对处于复杂的村落文化处境和彝族地区文化差异性的困境儿童,更深层次的问题应该是文化干预的过程。尽管社工在介入困境儿童的个案服务中作出了很多尝试,也在持续反思,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掌握当地文化脉络背后特定群体对事物的观念、看法、信念、价值和规范,寻找到有效的介入方法,才能真正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社工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对于提升困境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高意识形态,社工需要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对于构建困境儿童同辈支持、增强非正式支持网络功能,社工需要承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4.放慢脚步,建构支持。
社工在困境儿童复杂个案的介入中需要放慢脚步,没有找到合适的介入点时,不能盲目或急于介入。在已经介入的个案中,不仅仅要关注案主本人所呈现的问题,而且要学会处理案主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和张力。同时,还要为困境儿童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困境儿童编织一张全方位、广覆盖的支持网,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最大效能,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关于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
困境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支持网络薄弱,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比一般儿童面临更多的困难。小组工作可以创造一种正向的成长环境,透过小组互动、互助、互学和共学,帮助有共同或类似问题的组员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小组社会工作在困境儿童的介入中,不仅能够帮助困境儿童构建同辈群体支持网络,还能引发同类经历困境儿童的共鸣,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同时,在共同面对小组任务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同辈支持,提升自信,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育者
在园田村的困境儿童小组社会工作介入中,社工需要在小组开始阶段承担的角色,但并非将小组活动变成校外教育课堂,社工成为校外辅导老师,而是协助组员彼此认识,强化组员对小组的期望,提高对小组认识,与组员讨论保密原则、建立契约关系,鼓励组员共同制定小组规范,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促使小组关系结构相对稳定。在小组中期转折阶段和后期成熟阶段,社工的角色将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承担协调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面对组员间的冲突和对抗,需要协调和处理冲突,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重新建构小组关系,让组员保持对小组整体目标的再认识,并支持组员共同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认识转变成行为,积极分享自身经历和小组活动的收获,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彼此接纳、互相帮助,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关于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
在园田村困境儿童服务的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虽然让我们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价值观,赋予了我们很多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但置身于复杂的村落文化处境和彝族地区的文化差异中,我们的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皆会不自觉地用自属的文化价值和行为观念去曲解社工开展的专业服务。他们会不断放大自己的困境、家境的贫穷,以期心安理得地接受或迫切希望社工提供大量的物质帮扶,而非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服务。因此,当社工对困境儿童进行个案介入、小组介入时所形成的干预效果很难保证长久。
而困境儿童大多是在家庭、社区和学校中成长的,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如果家庭、社区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其中发挥有效作用,困境儿童在认知行为、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均能够获得正向引导,也能共同为困境儿童营造一个充满关怀的成长氛围,激发困境儿童自我潜能的发挥,使他们获得改变的力量,维持良好的发展。
成都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二Ο二Ο年十一月十四日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