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近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日夜奋战在65万个城乡社区的疫情防控一线,为遏制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社区防控工作、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作出重要指示。
基于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突出作用,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更加聚焦基层治理,他们或通过疫情期间下沉社区担当志愿者,或通过在社区履职调研等方式,从立法、人才、保障等角度为社区赋能和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建议通过立法为社区赋能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必须冲在群众前面,当好排头兵。”疫情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蔡学恩主动申请成为武汉一个社区的志愿者。每天,他都在社区值守、排查,风雨无阻地把新鲜食物送到居民家门口,还积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居民答疑解惑。
忙碌之余,他以法律专业的敏感度,发现社区实际面临“权力不下放,责任却下沉”的窘境。针对社区任务较重但权力较小的问题,他建议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完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从立法角度赋予社区相应的权力,使其权力与责任相适应。“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其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社区居委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蔡学恩说。
一直关注着社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厉莉也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建议:应尽快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她提出,通过完善立法切实保障居民自治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就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优化制度设计,创新实践路径,提供履职保障,让居民自治能够真正落地。
通过此次社区疫情防控,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梅认为,在紧急情况下,实现社区工作的保障服务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创新应急管理服务模式是当务之急。因此,余梅建议应制定社区应急管理法或社区应急管理条例,建立物业服务与社区服务相互贯通的机制。
为社区补足专业人才队伍
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治理短板。这让代表委员们对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的社区治理展开了思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区工作者走到防疫一线,加班加点排查报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安抚居民情绪、隔离消杀……一些社区居委会只有不到十个人的工作人员,忙起来很难顾得周全。虽然一些老党员、楼院长等志愿者加入进来形成防疫的补充力量,但他们大多数年龄偏大,本身也是易感染人群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红梅对基层的情况了如指掌。
5月11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了社区网格员。这也为袁红梅带来了建议的依据。因此,她建议应在社区配齐社区网格员、社区协理助理员、社区社工师等专业人才,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环境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也注意到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凸显出的社区人手明显不足的问题。“在人员配置上,目前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是8人左右,高强度的日夜值班,让许多社区工作者体力严重透支。” 李秀香说。
为此,她建议应加快建设人力调配机制,为社区防疫提供可持续的、专业性的人力支持。把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内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可利用的队伍整合起来,构建优势互补协同抗疫的格局。同时,针对社区缺乏社区医生、心理辅导、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的问题,有必要加快建设虚拟社区,通过网络手段建立医疗咨询、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呼吁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疫情期间,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从发放工作补助、职业伤害保障、减负减压、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等方面,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关心关爱。
为此,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为社区治理留住专业人才。“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只有基础坚固,大厦才能稳固。应该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同时也要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建议。
厉莉同时建议,在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时应着重在加强社区工作制度保障和人才建设方面予以关注。她认为,只有在法律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培养和履职保障,才能引导更多有才华有创意有实干能力的优秀人才投身社区基层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席、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案》中提到要加快引育人才,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时,欧宗荣建议,要在社区工作者的待遇上做加法,同时在负担上做减法,切实为社区“松绑减负”,使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热情、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回归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本位。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