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两会:关于加强“党建引领+社工服务”模式实践的议案
时间:2020-05-18 09:03:05来源:广州市越秀区人大常委会

广州市越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代表议案(转建议)汇编

编号:16号

议案题目:关于加强“党建引领+社工服务”模式实践的议案

提议案人:阎安等15位代表(黄花岗街)

议案内容:

案由:

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穗字[2011]14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社工服务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18]13号)、《越秀区贯彻落实<广州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及《“2018新时代越秀党建先锋行动”总体方案》(越委办[2018]7号)的有关要求,广州市越秀区所有社工服务站实行“113X”服务模式,其中党建引领作为核心服务项目在18个街道全部社工服务站逐步铺开,让党的建设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引领社会服务工作,让党的资源和服务更好惠及社区居民群众。

越秀区是广州市的重要核心城区,在党建工作中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党建作用在各个阵线的引领效果明显,党建经验丰富,党建模式符合地区特色,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了党建引领的作用更好贯彻在社工服务中,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及社工都在积极探索社工服务站党建引领核心服务的路径,党建引领服务在社区生根发芽,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如何做好党建引领核心服务,发挥党建引领在社工服务站的核心作用,让党的先进性、党的资源、党的服务更好惠及社区居民群众,成为各级政府、广大民政工作者和社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案据:

自2018年起,区街各级部门都在支持和探索党建引领核心服务在社工服务站中如何有效开展,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探索出不同的模式和行之有效的经验。但社工服务站在党建引领服务中仍然存在以下不同程度需要引起关注的地方:

党建引领服务呈现出低端化及碎片化。部分社工服务站对于党建引领服务停留在党员义工参与义诊、义剪、义演及义修等服务中,在原有社工服务基础上简单植入党建元素,服务层次比较低,服务内容零碎,不能深层次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服务成效有限。

第一、党建引领服务缺乏有效联动。部分社工服务站在开展党建引领服务过程中会应街道工作的需要或项目服务指标的要求,独自开展或者仅与少量有关党组织进行较简单的服务,服务过程流于形式或者停留在宣传层面,服务缺乏广度和深度,服务影响有限。

第二、党建引领服务不能有效体现党先进性。一方面,缺乏对党员义工和党员义工队伍先进性的有效评估和运用,另一方面,缺乏对党组织资源和党政部门职能的有效评估和运用,党的先进性不能有效发挥。

第三、党建引领服务未能响应社区治理的服务需求。部分社工服务站由于党建意识和党建能力方面不足,党建引领服务未能与区街的核心工作挂钩,未能积极有效参与社区公共问题解决,在社区治理层面的作为有限。

第四、如何有效发挥“党建引领+社工服务”的双重优势,让社工服务在党建引领之下更上一个台阶,成为各级政府、广大民政工作者和社工人员密切关心的问题。

建议:

越秀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上层建筑方面高瞻远瞩,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各级民政工作者及社工人员有完善的资源网络,社区党员和党组织积极性较高,党建引领服务作为社工服务站的核心服务具有良好的服务基础,如何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更好发挥“党建引领+社工服务”的优势,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党建引领+阵地建设”,全面夯实社工服务站阵地建设

1、重点发挥社工服务站的核心功能。社工服务站充分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包括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社工服务站、党群服务功能室等,让党员服务群众的内涵丰富多元。

2、融入及联动辖区党群服务中心网络。积极融入街道及社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党群服务中心网络,建立“一社工一站点”的服务对接机制,建立“线上+线下”的党群服务网络沟通联动机制,让党建引领的社工服务不断下沉社区。

3、充分发挥社工服务站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社工服务站积极组织开展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支部队伍,积极与街道党工委、党办、民政等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党员社工+义工”的服务优势,让社工服务站党支部成为一个坚实的战略堡垒。

第二、“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建成“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社工+党员义工”的三优党建核心队伍

两代表一委员具有资源优势、党员义工具有在地优势、党员社工具有专业优势,共同形成三优党建核心队伍。

为了更好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资源优势作用,借助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进驻党群服务中心的优势,积极与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密切的沟通联动机制,充分了解和发挥其个人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群众接访和工作室开放日等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

为了更好发挥党员义工在地优势作用,可以通过党政办和党建指导员联动各个社区的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结成共建单位,成立党员义工队伍,发展党员义工骨干,发现党员义工能人,打造“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专才义工,充分联结和发挥党员义工的在地化优势。

为了更好发挥党员社工的专业作用,依托社工服务站的服务优势,充分联合各社区社工人员,结合本社区的服务需求,打造针对性强且专业能干的党员社工队伍。

第三、“党建引领+社区议事”,完善社区议事机制,推进协商民主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在现有社区议事会建设的基础上,探索人大代表、党代表、专业社工、工会代表、社区法律顾问等共治议事会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形式,拓展议事范围提升居民议事能力,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治理,做到“听民声、传民意、解民忧”和“劳资纠纷调解、社区矛盾化解”。社区共治议事坚持党的领导、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真正引领人大代表、党代表、专业社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从政府单方治理转变为社会共治。

建立线“线上+线下”结合的议事平台,结合不同社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充分发挥现有社区议事平台的优势,在社区进行协商议事,并可以探索线上议事平台,如微信,小程序等,让居民可以随时关注和参与社区议事。

第四、“党建引领+社区特色”,打造一社区一特色服务品牌

各个街道根据辖区情况、社区资源和社区需求打造“一社区一特色”的品牌服务,结合社区的重点工作和居民的需求,例如党员义工发展、微改造、电梯加装、河涌治理、垃圾分类等议题,以社工服务站或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居民议事会为平台,以社工+党员义工为核心,以推动居民民主参与为捉手,打造诸如“党员先锋行动计划”、“垃圾不落地计划”、“共建美好家园--微改造项目”等社区服务特色,并且通过持续提升,逐步形成社区品牌。

第五、“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精准对接。

在党建引领之下,资源网络建设的重点在于发展更加完善的“党政社”三方资源,主要包括政策资源和正式资源网络的完善,通过联动辖区内各个党支部,形成共建单位,建立定期的沟通和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关系资源、资金资源等多种类型的资源网络,充分发挥社工站党支部枢纽平台的作用,探索建立街道党群慈善联盟,让社区资源形成一个更大更集约化本土化的整体。

引入党建引领,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困境帮扶服务平台如“党群爱心超市”、“党群爱心屋”等服务平台,让更多居民知道和享受政府的惠民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与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各社区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多渠道及时掌握群众问题和需求的信息,并及时发布信息,促进有效协同解决。

第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结合街道的公共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两代表一委员办公室、党群服务中心及社工服务站的作用,定期接待群众听取意见诉求,通过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形成“人大代表、党代表、社区社工、社区居委、有关部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联席会议,听取群众的诉求,调解群众的关系、链接群众所需资源,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居民组织和骨干、推动群众的参与、解决群众的困难,满足群众的需求。

第七、“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两新组织成为党支部建设的新生力量,企业和社会组织聚集的是青年的力量,通过党建引领,一方面,参与推动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培育,让两新组织成为协同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另一方面,社工联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络等新兴领域党组织,联合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组织做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让两新组织的建设和行动,在党建引领和社工共建之下,通过在两新组织党员义工服务队培育和社区困境帮扶等行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有效融入到社区治理的大格局中。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