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天村家乡文化探索活动。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颖竹)前不久,重庆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设置、提升服务效能、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着手,统筹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试点建设。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胜天村,深入了解巴南区惠民街道胜天村“舒.乡生活馆”社区营造社会工作品牌项目实施情况,实地探访社工助力乡村振兴,构建“五社联动”乡村治理新机制的有益探索。
深入调研,找回“遗失”的胜天村
“你是哪里人呀?”
“我是永兴场人。”
“是哪个村的?中大路、烂泥欠隧道在哪里知道吗?”
“不知道了……”
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钟祥升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巴南区胜天村当“舒·乡生活馆”品牌项目驻村社工。刚到胜天村,她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自己所属的村庄是胜天村,不清楚自己是胜天村人。
调研后发现,胜天村是四个村合并而成,辖区内有原永兴场、新建明月山居、联建房、农民新村等楼房小区,常住人口700余人,呈现出本村人与外村人、外地人共同居住的混居模式。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传承断档的情况,导致村民对于自己的家乡文化了解不足、文化认同感、家乡归属感薄弱。
“村民们尤其是儿童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钟祥升和同事决心与村民一道为胜天村找回历史,同时围绕村民服务需求,发挥“五社联动”的耦合剂优势,组织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资料图:“送福到家”儿童寒假志愿服务活动。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挖掘文化,讲好家乡历史故事
要找回村庄的历史,首先要进行乡土文化挖掘。
胜天村有肖功志、杨泽万、吴德明等8名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生于胜天村、老于胜天村,是老党员、老干部、老工匠,是胜天村的“活历史”。
在社工的邀请下,他们组成了胜天村“乡土文化探索队”,通过“胜天故事会”乡村口述史小组的形式,对胜天村历史沿革、地名地貌、产业发展、教育发展、旧闻故事、乡风传承6个方面进行梳理,通过口述整理、实地探访以及文献考证,经过多次补充、完善,最终形成了《咦·胜天村!》乡土文化手册。
文化历史找回了,还要进一步传播出去。
“谁知道我们村名字的来源?”
“谁知道叫花院在哪里?”
在胜天村乡村振兴讲习所里,一场紧张激烈的知识竞答活动正在进行中,竞答的内容不是高深的科学知识,而是胜天村的村史。参与竞赛的人员,都是本村的儿童和青少年。
“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用浓厚的家乡文化感染他们,影响他们,这是在为家乡的未来聚力。”胜天村党委书记张赟如是说。
此外,社工还组织开展儿童“老故事·新传承”家乡文化探索活动。孩子们踏上中大路,感受古商路的人文气息;迈入胜天茶场,了解家乡“平荒、兴业”的建设轨迹;游览“叫花院”遗址,感受“仁者爱人”的淳朴乡风。一处处文化遗址,一个个传说故事,孩子们不断发现家乡文化的来源,深刻理解到“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的含义。
“通过培养儿童小导游,拍摄制作《胜天村记忆》《锦绣胜天》等视频短片,增加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乡村未来领袖,使他们有意愿和能力去推动乡村发展和变迁。”钟祥升介绍道。
凝聚力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除了老人和小孩,胜天村还有一群爱唱爱跳爱耍抖音的“阿姨”,“我们能不能编排一首胜天村自己的歌曲?”当有一天,社区文艺队的黄阿姨向钟祥升提出这个想法时,钟祥升兴奋不已。
“通过与村民一起探索乡村的根、弘扬传承乡土文化,我们在胜天村培养了一批历史讲述者、文化传播者、乡村故事的聆听者,不知不觉中,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对故乡的情感增强了,开始主动参与到各项集体事务中。”钟祥升说。
在社工和阿姨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山青水秀,和美胜天》莲箫曲目编排和《锦绣胜天》家乡视频拍摄,把舞蹈与胜天风情、乡村历史融合起来、把乡土文化活灵活现展示出来。节目完成后,面向村民开展了27场文化传播系列活动,共计900余人次参与。
“2019年,在区民政局的统筹下,惠民街道胜天村村委会引入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力量,实施“舒·乡生活馆”社区营造社会工作品牌项目,该项目为巴南区五个社会工作品牌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在胜天村,社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20余场,累计服务10205人次,组织了500余人次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乡情浓郁的村庄氛围,有效推进了“一老一小”服务发展,提升了乡村凝聚力。”巴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后续胜天村‘舒·乡生活馆’品牌项目将为‘一老一小’提供日常服务的同时,继续挖掘村民骨干、培育村民志愿者和乡村社会组织,让乡村的主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重庆春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张恒表示。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