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一行赴云南开展社会工作调研
时间:2022-08-08 08:52:10来源: 社工中国网

7月25-30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副会长周惠、乔恒,特邀咨询专家高建国、李志刚等一行赴云南开展社会工作调研。在滇期间,调研组分别拜访了云南省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省长和良辉、分管禁毒工作的副省长任军号,走访了昆明市、丽江市等地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并多次召开座谈会。陈存根会长在云南民政大讲堂以“加强社会建设 发展社会工作 完善社会功能 提升治理水平”为主题和民政系统的同志们进行了社会工作研讨交流。调研组还就云南省社会工作整体发展、“牵手计划”进展情况、云南禁毒社会工作和退役军人社会工作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走访和座谈。

图片 4

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全省社会建设成绩显著,社会工作亮点纷呈,给调研组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云南省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机构培育、精心实施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专业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了社会工作的系统化、组织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云南省乃至全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新鲜经验、树立了先进典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片 3

通过调研座谈和实地考察,陈存根会长对昆明和丽江的社会工作给予肯定。他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云南省社会工作的发展,生动体现了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扎实推动社会工作发展,践行宗旨、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很好成绩。

图片 1

他强调,发展社会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稳定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和“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的要求,践行初心使命,发挥专业优势,创新社会治理,发展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是党和政府基层群众工作的有力助手,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在基层社区落实各项扶弱济困惠民政策、解决群众各种现实社会问题的职业队伍,要把群众关切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度量衡”,用精准化对策破解难题,用精细化部署推动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会工作。

图片 5

他表示,昆明和丽江的民政工作、社会工作、禁毒工作以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做得都很有特色、成效显著。应充分认识到退役军人是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宝贵的人力资源,要运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动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领域发挥才智、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云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要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乡村振兴,必须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让社工人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 2

他希望,各级社会工作组织要继续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自觉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切实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组织广大社会工作者助人自强、扶弱济困,通过扎根社区、服务社区,解决老百姓千变万化的矛盾纠结、满足老百姓千差万别的利益诉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温暖;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和自身建设,努力健全完善机制体制,强化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强部门统筹力度,不断推进社会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好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资源,不断培养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使之真正成为一项备受社会尊崇的职业;要持续推动社会工作的理论中国化、工作组织化、队伍职业化、服务专业化、经费预算化、发展法治化,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大力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