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汉社工报考人数连续三年过万
时间:2022-05-10 09:46:19来源: 武汉晚报

高级社会工作师杨颂平正在社区教授老年人使用手机软件。记者刘晨玮 摄

5月8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2022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已于近期结束。今年,全市共有10453人通过资格审核并缴费,这也是社工报考人数连续3年过万。

一纸社工证为何越来越热?记者进行了探访。

社区工作者纷纷“拿证” 报考人数连续3年过万

2019年,“80后”周元成为江汉区汉兴街玉兰里社区的一名社区干事,在从事网格工作中,周元感觉到,居民们的诉求比从前更加多元化,她希望能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有专业知识和方法就有底气”。

2020年,她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两年内通过三门考试,去年,顺利拿到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

近年来,在玉兰里社区,共有5位社区工作人员取得社工证。记者了解到,持证的社区工作者还能获得一定职业补贴。

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武汉市报考人数连续3年超过1万人。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核心制度,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建立,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采取全国统一考试和评审的方式开展评价。

据民政部信息,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去年超过80万人报考,目前全国共有约73.7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社工并非志愿者 基层管理走向专业化

湖北荆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高级社会工作师徐勇是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曾入选2016年度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刚来武汉时,徐勇发现,不少市民并不了解社工和志愿者的区别,“社工是一份职业,有固定薪酬,专业性更强,而志愿者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与公益事业”。

他告诉记者,社会工作师又被称为“职业助人者”。6年来,徐勇感觉到,市民对专业社工的接纳度越来越高,社区基层管理中更加注重专业化、职业化,“国家对基层治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高校对口专业学生报考”,而这张资格证,对于专业社工机构的从业者来说,更是必备的“敲门砖”。

老旧小区经常会出现车辆停放乱、难的问题,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总干事、高级社会工作师杨颂平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颂平回忆,当时自己与团队通过访谈、入户问卷调研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相关政策等信息。调研过程也是社区动员的过程,此后,社区、社会工作者、居民等通过社区漫步、议事会等完成协商沟通,推动居民车辆自管会成立,重新规划车位,按需分级管理。

“社区漫步”,与居民们边走边聊,入户问卷调研,这些都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理论运用,杨颂平介绍。解决问题后,他们收到了居民们的认可,“不愧是专业班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高级社会工作师周冬霞曾在全省首家社会工作督导评估机构工作多年,她创办的武汉市文澜社工服务中心也有3个年头,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感受到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渴望,“助人者更要具备专业技能”。

优质社工服务受欢迎 武汉要建更多“社工站”

从今年报考的考生来源来看,包括了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残障康复、就业援助、应急处置等领域的工作人员,还有部分应届毕业大学生。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表明武汉社会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在不断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8年,我国开始统一举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记者了解到,2009年—2015年,武汉在6年时间里考出了3256张社工证。而目前,武汉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约有1.4万人,其中,持证社工过万人,已实现中心城区街道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全覆盖,并达到“一社区一社工”。

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湖北省首家社工机构,2011年,由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赵立新教授创办。赵立新告诉记者,目前,武汉几所大型社工机构几乎都从高校起家,和政府共同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他提到,近年,武汉陆续出台相关文件,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扩大,购买价格越来越高,专业培训越来越多,优质社工服务更受欢迎。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今年,武汉将围绕“多元共治”这一主题,从多方面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其中,全市将建成140个街道(乡镇)社工站。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