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机遇、共话发展、共创未来。9月3日上午,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营商环境主题研讨顺利举办。本次研讨以“活力广电,最暖视听:以北京服务营造一流视听营商环境”为主题,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各地企业代表为进一步优化北京视听营商环境建言献策,以期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会上,投资方、产业园区、科技企业代表着力介绍了北京市优质视听产业资源,为更多企业落户北京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高效的服务支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北京市广电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活力广电”北京服务,出台了一系列视听企业在京高质量发展支持举措,与会者一致认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应进一步发挥其在视听领域的引领作用,树立行业标杆。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在致辞中表示,要从效能服务、精准服务、科技赋能三个方面破题营商环境构建的重点和要点,要将“北京广电服务”打造成新时代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金名片”,用真招实招打造优质“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
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在致辞中表示,通州区依托北京市丰富的网络视听产业资源,率先提出发展网络视听产业,积极培育打造文旅新质生产力。倚靠流淌千年的大运河,通州区在燃灯塔畔向各方朋友发出邀请,让网络视听的精彩篇章与城市副中心的深厚底蕴交相辉映。
怀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宫吉成在致辞中表示,网络视听是科技创新应用的新前沿,怀柔区数字人AI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5G高新视频、大数据算力支持等最新科创成果,将助力网络视听实现新的跃迁。
门头沟区委常委、副区长曹子扬在致辞中表示,门头沟区紧抓国家和北京市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机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城区的位置、郊区的成本、新区的机遇、景区的环境、老区的热情”五大优势,以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为切口,注入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澎湃新动能。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才能进一步强化行业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北京广电视听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对此,会议还着重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营造一流的视听产业基础设施。北京银行科技金融部(普惠金融部、文化金融部)总经理助理耿欣给出了视听金融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解法。她表示,近年来,虚拟现实、AI大模型等技术的应用为视听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加快驱动视听产业向数智化发展,视听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细致讲解了北京市朝阳区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如何发挥朝阳区的资源优势,吸引众多影视企业在此集聚,推动企业之间共生共融,助力企业收入不断增长。他表示,各地产业招商政策日益趋同,下一步主打的是服务,“谁的环境好,谁的服务完善,谁的产业健全,谁就拥有在视听产业中的优势地位”。
通州区委宣传部文化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人樊孟琪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发展网络视听产业方面的新布局与战略愿景,率先提出发展积极培育打造文旅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大视听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高品质服务配套,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质增效,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坚持产业环境与营商环境双向提升。
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青俊表示,怀柔区以重点项目聚集“企业基因”,形成产、学、研、旅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以产业服务体系激活“创作基因”,持续深耕影视精品。以“影人之家”赋能“人才基因”,努力打造影视人的“机遇之城”和“创新热土”。
亦庄城市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惠斐林认为,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构建产业服务体系、落地视听创新应用场景,在机制、技术、内容、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高位布局超高清产业,推动高新视听赋能数字经济,打造全产业链视听产业基地。
北京首创郎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燕认为,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推动下,要进行AIGC产业创新服务和探索,力图把握文化产业数字化趋势,发挥好科技赋能的优势。她期待,“有更多的科技伙伴和文化企业,与我们携手同行,用我们的力量去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
博纳影业怀柔基地运营总经理付军军介绍了博纳影业基地的发展情况,博纳影业在怀柔立项的电影均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中“长津湖”系列以 98.42 亿元的票房成为中国最卖座的系列电影。以电影产业链资源为依托,探索“影视实训+”新模式,构建影视产业新生态。
北京计算视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飞指出,当前要把握人工智能大模型和计算视听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京西智谷以自主可控的AI算力集群为底座,以数字视听产业发展为牵引,聚焦发展人工智能+数字视听产业,全力打造计算产业集群,以速度、温度、安全度、便利度和发展度服务视听创新项目和伙伴。
编辑:何旭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