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治理更优解 社区更美好”——无锡市推进“五社联动”融合机制主题沙龙在无锡市大剧院一楼大厅成功举办。无锡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艳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田蓉出席活动,全市民政条线工作人员、社区和社会组织代表等1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街道、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面对基层人手匮乏、能力弱等困境,如何把资金、项目、资源、人才等下沉,为“联动”和“融合”积蓄力量,是基层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活动开始,无锡市街道、社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治理故事。
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顾雪窈老师围绕“社区治理 人是目的”分享了五社联动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思考与实践,对为什么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怎么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问题给予回答。她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步骤上指出,要从兴趣切入寻找共性价值、社会设计带动深度链接、技术赋能参与社区治理。
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曹石红老师围绕“以志愿杠杆之力,撬动五社联动之势”分享新吴区硕放街道基层治理的经验。她提到面对信息零散、资源不均、供需分化等基层困扰,硕放街道从治理主体培育、治理平台搭建、慈善资源聚合等角度予以应对并取得了诸多成效。
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民丰社区袁霏老师围绕“以‘五社联动’ 助力社区营造”的主题,向大家分享民丰社区丰小厢的故事,社区通过“物理空间”向“心理空间”再到“治理空间”3个空间的迭代升级,实现了居民参与融合的社区治理效能提升。下一步社区将创新发挥自组织作用,链接更多社区资源与服务,让“丰小厢”成为美好社区的见证者、参与者、共创者。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秦巷村周虹老师以“‘议’动五社谋福全域 ‘商’出乡村善治生态”为主题分享秦巷村推进区域基层治理的优质经验。一是践行“社区合伙”理念,培育多元治理主体;二是健全“协商参与”机制,提升协同治理能力;三是善用“一米阳光”基金,温暖一方乡土人情;四是坚持“成果共享”导向,回应需求满足期盼;五是厚植“人文秦巷”关怀,实现柔性互动治理。
活动上,来自无锡市惠山区四叶草青少年服务中心、无锡市锡山区乐智家庭发展中心、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的代表在“社会组织说”环节进行分享,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金运营、社区基金孵化与管理交流经验。
无锡市惠山区四叶草儿童青年成长中心杨韵老师以“资源视角下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为主题,重点介绍无锡市惠山区四叶草儿童青年成长中心在参与苏庙社区治理时链接资源的多种形式,将优质的项目经验与在座听众分享,得到大家的热烈反馈。她期待在“五社联动”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找到社会组织在社区的更多可能性!
无锡市锡山区乐智家庭发展中心高娟老师以“嵌入场景 行动创新——社会组织践行五社联动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分享无锡市锡山区乐智家庭发展中心的经验。她提到社会组织在五社联动中发挥重要的协同力量,在嵌入式的服务场景中推动五社联动成果转化。她以新安街道社工站运营和“情动锡山 爱暖人心”—困难单亲家庭赋能支持计划为案例,带大家了解五社联动机制对推动社工站专业平台服务发展和指导社工专业实务服务运用起到的作用。
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李秋瑾秘书长以“深耕无锡一座城——社区善治模式十年探索之路”为主题,分享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在推进无锡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成果,并重点向大家介绍推广“社区公益基金”模式,就社区基金资金来源、社区基金使用方向、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给予社区基金发起方的支持、社区基金平台新增功能等问题予以说明。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田蓉作了精彩的点评分享。田教授从五社联动何以缘起开始,向参会者介绍了五社联动实施的背景,简述了她对无锡“五社联动”推进情况的思考,并详细解读了分享嘉宾如何通过五社联动围绕群众需求解决治理问题,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让幸福生活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为推动慈善力量扎根社区土壤,更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在无锡市民政局指导下,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于今年发起种子社区·共益基金计划,提供100万慈善资金扶持无锡市范围内20个种子社区。经综合评定,已确定最终获得配套支持资金的社区基金名单如下。
活动最后,种子基金·共益计划签约发布仪式顺利举行,来自梁溪区、惠山区、滨湖区、经开区、新吴区的各区种子社区基金代表上台,与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文签约,共同签下五社联动聚合力、锡心善治促发展的承诺!
本次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出无锡本土社会组织在参与“五社联动”、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上的活力与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社会组织与社区深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编辑:何旭 审编:AD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