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蚂蚁集团发布“服务亚残运计划”,从观赛服务、支付服务、运动员服务等多方面全力服务亚残运会。14日亚残运村预开村起直至闭幕,一群有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蚂蚁员工志愿者将全程“驻村”,不仅帮助中外宾客无障碍使用移动支付,更通过AI写真互动、非视觉摄影展及体验、学说中国话等一系列活动,让所有亚残运会运动员、官员等近距离感受杭州,感受科技的便利和温度。据悉,驻村提供志愿服务的蚂蚁员工志愿者人数,较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增加近1倍。
图:一群经验丰富的蚂蚁员工志愿者将全程在亚残运村提供志愿服务
员工志愿者“驻村”服务,有人长期关注残障群体,有人累计公益服务已超300小时
亚残运会前夕,蚂蚁在原有的服务亚运志愿者团队基础上,招募并培训了专门为亚残运会服务的新一批员工志愿者。
据了解,蚂蚁在内网发起招募后,名额很快爆满。最终入选的志愿者,都有丰富的公益和志愿服务经历,既有长期关注残障群体的公益项目参与者,也有累计公益服务超过300小时的公益达人。上岗前,这些志愿者已接受浙江特教学校老师的专项培训。
图:运动员在支付宝科技无障碍趣味体验区参观
从14日起至赛事结束,蚂蚁员工志愿者将在支付宝科技无障碍趣味体验区持续提供服务,通过带领运动员体验AI写真互动、提供非视觉摄影展讲解和现场教学、现场教运动员学说中国话、徽章交换等活动,丰富运动员们在亚运村内的生活、快乐参赛,同时增进体验者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知。
图:蚂蚁员工志愿者带参观者体验非视觉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亚运期间深受各国运动员、杭州市民和游客们喜爱的支付宝订制“亚运加油袋”也会继续沿用,并针对残疾运动员的特殊需求,特别邀请国际知名品牌包装设计师主导设计,推出个性化定制版本。定制版本可以适配轮椅挂载,增加了暗扣防止物件掉落;同时增加了一条长肩带方便手臂障碍人群使用。为在夜晚场景下更好地保护使用者安全,加油袋在设计中还特别增加了反光材料。
帮助运动员通过非视觉摄影、AI写真等「感受杭州」,亚残奥委员会主席现场点赞
在趣味体验区内,AI写真馆是最受运动员喜欢的体验活动之一。让运动员可以不出亚残运村,就能通过AI生成自己和杭州代表景点的合影,留下专属纪念照。该功能基于蚂蚁自研的深度合成算法,采用面貌检测、智能面部特征融合、深度人像合成等技术,只需单张图片即可快速生成人像写真。运动员可自选拍照风格和合影场景,现场拍照上传,再由系统为其生成一张专属写真。服装风格涵盖了古风汉服和日常等多种风格,还结合运动员肤色进行了特别设计。合影场景既包含了西湖、拱宸桥、良渚等多个杭州代表性景点,也包含了亚残运村及吉祥物飞飞等亚残运相关主题场景。
图:运动员在AI写真体验区选择古风照片
此外,在非视觉摄影展区,展示了一批由视障者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照片的拍摄者们有的全盲,有的只有微弱的光感,在一群热心公益的蚂蚁员工志愿者帮助下,他们慢慢从怀疑、尝试、到爱上摄影,用照片纪录下自己的生活。展区现场,蚂蚁非视觉摄影公益社团发起人等也会在现场提供志愿服务,通过讲解、非视觉摄影教学等,帮助运动员换个“视角”看杭州,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残障群体的生活爱好,也有很多可能性。
10月16日亚残运村正式开村当天,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与随行团队来到了支付宝科技无障碍趣味体验区,在AI写真馆拍了4张专属写真并现场打印带走做纪念,而在听完非视觉摄影的讲解后,马吉德·拉什德非常感动,他说没有想到视障朋友也能拍出这么棒的照片,这种平等快乐是亚残运会精神的应有之义。临走时,他还提笔写下祝福语,称自己非常开心来到了“史上最棒的亚残运会运动员村”。
图: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到支付宝科技无障碍趣味体验区参观并点赞
考虑到亚残运村内运动员情况,在亚残运村内的支付宝服务专区和科技无障碍趣味体验区的设计上,蚂蚁集团特别邀请专业人士指导设计,确保残疾人体验无障碍。诸如,在支付宝服务专区设计上,特别给轮椅人士留出了容膝空间,服务台高度也充分考虑轮椅人士的便利性,高度设置不超过80cm。两大专区还去掉了所有可能出现的台阶设计。
而在亚残运村之外,蚂蚁员工志愿者也在持续行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支持城市无障碍建设。
今年3月,经杭州市无障碍办牵头,蚂蚁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支持杭州动物园启动了无障碍改造工作,通过优化硬件设施、打造无障碍科普隧道、提升无障碍标识系统等方式,形成无障碍游览环线,为残疾人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亚残运开幕前,相关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在相关设计中,蚂蚁设计师也深度参与其中。
此外,通过支持开发“助盲行动”小程序、无障碍在线小程序,联合知名设计师改造无障碍停车位、录制亚残运加油MV等多种方式,蚂蚁员工也在从更多维度,持续助力城市无障碍建设,增进公众对残障群体的了解,为亚残运加油。据悉,蚂蚁有30多个各类员工公益社团,去年一年,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员工志愿者总人数超过5000人。
编辑:何旭 审编:AD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