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春草绿,又到清明。
在传统文化语境里,清明囊括自然与人文理念。作为体现自然变化的时令,“清明”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而得名,隐喻人回归自然的精神诉求,同时,又因为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也蕴含了厚重的传统文化。
自古及今,人们通常在清明节缅怀先人、寄托追思,同时也踏青郊游,插柳植树。清明节,无尽的思念在流淌,跨越千年的亲情与孝道表达,让清明历经岁月而愈加“清明”,这是名俗的盛典,亦是文化力量的绵醇持久。
清明是厚重的,也是轻盈的。此时此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于祭祀扫墓中慎终追远,获得精神力量。同时,我们的也有了一个理性、冷静思考人生的机会。这份古老的文化传承,历千年沧桑不衰,穿透岁月,抵达人心。或叩问生死,或畅然泪笑,让人在心灵的柔韧和丰富中得到情感升华。
时下,传统习俗在新理念下继承发展,比如更安全、更环保的网上祭祀、鲜花祭扫;比如疫情影响下的代客祭扫、家庭追思、集体祭扫等;比如更注重培育感恩情怀、提升生命伦理意识等等。祭祀本是一种文化,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形式不可废。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清明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只要心底幽思赤诚浓烈,不同的形式也能有同样的情感表达。这是一种进步,清明文化流淌在血脉中,人们不再拘泥于形式,过清明的活动更加多元活跃,这也是清明礼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
清明是对生命的礼敬,也是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敬献哀思,所以亲近自然。杨柳依依,大地明洁,于祥和的世界静默,在温暖的春风里跃动。尤其是疫情影响下,人们更加珍视安宁祥和的生活,更加重视生命的质量和意义。而在生命之花竞相绽放的明媚春天,不管是追念亡人,还是踏青郊野,其实都是对生命传递意义的践行。 道一句:清明常在,文化长青,珍惜眼前的生活,快乐前行。(陆玄同)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