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发表了题为《“为热爱投入”是尖端科技人才成长之道》的文章。文章指出目前社会普遍存在“唯分数”的评价取向,看中的是分数的一时之得,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要扭转这一现象,“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而实现改革则需要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全方位协同推进。文章肯定了网易有道精品课推出的“冠军计划”奖励计划,在教育部发文要求重视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储备的当下,称赞其体现了鲜明的改革导向,具有积极的正向引导意义。
据了解,“冠军计划”,是网易有道精品课设立的1亿奖学金计划。后经网易集团CEO丁磊追加到10亿, 鼓励从初一到高三所有优秀学生。计划围绕学生的学业发展、品德发展、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4个方面展开评选。其中,特别将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中,获得金/银/铜牌奖项的高三学员,以及省级赛区复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员作为奖励人群之一,鼓励“为热爱投入”。
以下为《光明网》报道正文:
“为热爱投入”是尖端科技人才成长之道
作者:赵丹
“分数只是一时之得,我们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也要鼓励那些愿意为热爱投入,可以帮助中国登顶某个领域的冠军少年!”日前,网易CEO丁磊设10亿奖学金,鼓励从初一到高三所有优秀学生“为热爱投入”。“冠军计划”特别为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中,获得金/银/铜牌奖项的高三学员,以及省级赛区复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员提供金额不等的奖励金,鼓励这些对学科充满热爱,成绩突出的优秀学员。
有什么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同样,有什么样的奖励标准,也就会有什么样的成长引导。每年高考过后,虽然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但是仍然炒作之风屡禁不止。这种炒作风气之所以不被认同,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是“唯分数”的评价取向,看中的是分数的一时之得,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网易推出奖励计划,并且采用多维度、多层册的评价体系,围绕学生学业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体现了鲜明的改革导向。
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珠峰计划》中指出,要重视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对数学、物理等重点或薄弱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就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此次奖励计划特别设置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有突出成绩的学员的奖励,可见重视并推动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储备已经成为教育界各方的共识。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全方位协同推进。过去,教育评价改革更加关注的是学校系统内部的改革,容易忽略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这也是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所在,社会心理、媒体舆论、社会成员的教育质量观等都对政府部门的教育政绩观、学校的教育质量观、家长的成长成才观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正因为此,去年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也作为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显然,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各类社会力量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简单的认同,也应该包括积极的参与和切实的行动。上述奖励计划,强调鼓励为热爱投入,就是在用积极的参与和切实的行动助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青少年遵从内心所爱。
将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聚集到一起,把顶级“学区房”开到线上,让全中国的孩子都能通过智能化、趣味化、高效化的方式,找到兴趣、终身学习,曾经是网易公开课的初衷,也是互联网企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成功探索。
此次其推出的奖励计划,将鼓励“为热爱投入”作为目标之一,其实也是一脉相成。关注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鼓励更多的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禀赋、为热爱投入的奖励取向,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潜能、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形势,面对破解“卡脖子”难题、弥补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的现实紧迫需求,我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为热爱投入”既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之道,也是重大科研创新成果的突破之道,因为只有“为热爱投入”才能在艰辛的科研探索之路上保持激情,才能有板凳甘坐十年苦的坚守。从这个意义上讲,鼓励青少年为热爱投入,无疑扣准了时代的脉搏。
编辑:何旭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