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助精神改变社会生态”。作为国内首家相互制寿险组织,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相互”)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互助共济”的初心,携手会员一起关注和支持公益项目,以期帮助更多真正有需要的群体。
据介绍,除了在业内首创“会员爱心救助账户”之外,信美相互还将救助对象聚焦在一直关注的少儿群体,选择与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真爱梦想”)、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新阳光”)分别建立公益专项基金。
近日,信美相互正式对外披露了2020年二季度公益专项基金报告。其中,“真爱梦想-信美相互少年成长专项基金”支持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布拖县阿布泽鲁小学梦想中心已于6月挂牌,建设顺利; “新阳光-信美相互少儿救助基金”在资助河北燕郊陆道培医院(院外)新阳光病房学校日常运营的同时,还为该校白血病患儿免费赠送了“抗疫保障”。
信美相互表示,公益基金是会员与信美共同的愿望和决定,承载着会员家人们的爱心寄托。基金使用将充分披露,并应用区块链技术,每笔资金流转数据上链后都由技术确保不可篡改,保障资金流向公开透明并接受会员的严格监督。
助力偏远山区师生获得平等教育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一直以来,教育均衡、公平问题备受关注。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稳定教育投入,优化投入结构,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据悉,真爱梦想为信美相互正式成立以来的重要支持方及密切合作伙伴,双方于2019年共同设立“真爱梦想-信美相互少年成长专项基金”。
信美相互总经理、真爱梦想-信美相互少年成长专项基金管委会主席胡晗表示,儿童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纯洁的生命力,是未来的新希望。带着全体会员的爱心使命,信美与具有良好社会口碑、拥有长期合作基础及共同价值观的公益基金会合作成立公益专项基金,希望通过该专项基金帮助偏远山区的小朋友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让他们自信、从容的成长。
目前,“真爱梦想-信美相互少年成长专项基金”已资助四川省凉山州阿布泽鲁小学“梦想中心教室”建设。
资料显示,阿布泽鲁小学坐落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布拖县拖觉镇菲各村,阿布泽鲁在彝语里的意思是“最高的山顶”。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该小学始建于2015年10月8日,是以孤儿、贫困户子女为招生对象、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的爱心学校。
据2020年第二季度信美相互公益专项基金报告显示,4-5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布拖县阿布泽鲁小学建设梦想中心已经顺利建设。且伴随着学校复课的陆续开展,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上课的情况下,已经完成了地板、墙面、电灯等装修,桌椅、投影设备以及软装部分将陆续准备完毕。
同时,6月,该梦想中心顺利挂牌。
值得一提的是,挂牌之时,恰逢顶岗实习的美术老师仍在学校支教,而这间梦想中心成了老师们发挥艺术魅力的舞台,学校里的师生们都感叹“这是全校最漂亮的教室!”
信美相互表示,虽然疫情让梦想中心的建设进度有一些延后,但却收获了意外之喜。这是孩子们的幸运,也是信美及全体会员们的幸运。期待孩子们未来在这间“独一无二”的教室可以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聚焦白血病患儿
除偏远地区孤儿、贫困孩子的教育素养问题之外,信美相互还关注到白血病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据《中国癌症登记年报2012》显示,我国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四,约占儿童癌症的三分之一,其中有70%至80%的患儿最终都能够治愈,回到社会中。然而多方研究表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结束一到两年的治疗后,无法顺利融入学校。究其原因,是这些孩子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无学可上,导致他们与正常的学习生活脱节,甚至出现人际交流等心理和社会问题。
2019年末,信美相互与新阳光共同成立“新阳光-信美相互少儿救助基金”,决定支持新阳光病房学校项目,资助河北燕郊陆道培医院(院外)病房学校日常运营,为入院治疗的白血病患儿提供适应类、艺术类、发展类课程及活动等,满足患儿社会融入的需求,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其在治愈后顺利地回归学校。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有利于助力填补白血病儿童教育空白、促进社会融入及提供医疗救助。
2020年第二季度信美相互公益专项基金报告显示,除日常的文化课、艺术课、科学课外,该病房学校在今年二季度还增设了围棋课,以提升孩子们的专注力、自制力、逻辑思维能力。
4月,该病房学校举办2020年度“生命正绽放”新阳光病房学校“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陆道培(院外)病房学校共有 28 人次孩子参与,12 人次孩子获奖,并取得了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等好成绩,体现了孩子们优秀的综合素质水平。
另外,疫情期间,信美相互还与新阳光共同为陆道培医院新阳光病房学校全体白血病患儿免费赠送“抗疫保障”,与孩子们及其家庭共克时艰。
信美相互董事长、新阳光-信美相互少儿救助基金管委会主任杨帆表示,未来,信美与新阳光还将在白血病儿童专属保险保障上挖掘更多可能性,以期为更多“已病人群”提供健康服务,积极开展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
编辑:何旭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