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队队员在执行浅冰芯钻取任务。金鑫淼 摄
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极地中心码头。视觉中国供图
考察队队员在测量磷虾体长。周鹏 摄
考察队队员在采集湖泊沉积柱。 陈新 摄
考察队队员在企鹅繁殖地调查。吴福星 摄
考察队在秦岭站构建起 “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王哲超 摄
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这是我国第2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
此次考察创下了南极考察史上的多个首次。在秦岭站,考察队围绕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任务,构建起“风、光、氢、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首次开展越冬考察任务,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正式迈入清洁能源时代。通过航空调查,填补了我国中山冰雪机场至恩德比地、格罗夫山、查尔斯王子山和伊丽莎白公主地沿线冰盖区的基础数据空白。考察队还首次在恩德比地和阿曼达湾获取一整年的企鹅栖息地观测数据。
采用多种方式开展麒麟冰下湖科学钻探选址,考察队首次在南极内陆区域开展主动源地震勘探,填补了我国在南极高精度地震探测领域的空白;他们还首次开展了宽带高光谱微波辐射计空地联合实验,为极地冰盖消融、冰下湖和冰下水系发育演化、海平面变化等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值得关注的是,为研究阿蒙森海古海洋与古环境演化,考察队首次在阿蒙森海进行长柱状活塞重力取样,获得8.67米沉积物岩芯。
http://www.kepu.gov.cn/news/2025-04/11/content_322973.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