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 走出误区,不要惧“帕”
时间:2025-04-14 08:22:22来源:科普时报

视觉中国供图

今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并不罕见,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年龄段。帕金森病分震颤为主型和强直少动型。前者突出症状是肢体静止性震颤,后者则以肢体僵硬、动作迟缓为特征。无论出现肢体抖动,还是表现为肢体不灵活、僵硬、动作变慢,均需及时就诊排查帕金森病。

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国内外权威治疗指南的核心原则。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医患携手合作,也离不开家庭、社会给予的支持。然而,患者和家属常陷入一些误区。我们通过剖析以下几个常见误区,希望大家能深刻认识到正确观念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蜜月期”后,治疗没招了?

门诊中,笔者有时会遇到患病多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即便症状十分明显,他们也因担心度过药物“蜜月期”后无药可用,迟迟不肯用药,想着“好钢用在刀刃上”,打算等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再进行治疗。实际上,这么做既无法长效控制患者病情,还让患者错失几年接近正常的生活。

当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涵盖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以及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单就针对症状进行治疗的药物而言,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不仅可以应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帮助疾病进展期的患者控制他们的运动症状,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当帕金森病进入到进展期时,部分患者还可考虑选择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这种手术治疗方式。

因此,从对症状治疗的层面来看,针对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特点,有着多种治疗手段。需要强调的是,帕金森病属于可治性疾病,只要接受及时、恰当的治疗,很多患者能拥有长达十几年的,有质量的生活。

药效失效,才考虑DBS手术?

在门诊中,有些进展期的患者调药空间极小,应该考虑手术,但患者和家属却坚持“大夫,您再调调药,我不想手术”,或者“等药效实在顶不住的时候再做”的想法。如同前面坚持不用药物并不能让患者获益一样,在该做手术的时候不去手术,就会错过手术改善症状的机会。

其实,DBS并非适用于每一位患者。和任何其他手术一样,这项手术也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实施的时间窗同样需要审慎考量。目前的一个基本共识是,DBS手术开展过早或过晚,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开展过早,疾病诊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过晚实施,患者病情严重或出现手术禁忌症,会导致手术的获益与风险失衡,就不能做手术了。

因此,最可取的办法是,患者在开始药物治疗后定期规律随诊,医生适时对其进行手术适应症筛查、阶段性评估并及时作出手术决策。

一台手术,就能根治帕金森病?

好多人都听说得了帕金森病可以手术治疗,且效果良好,做完之后会有“奇迹”发生。

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帕金森病手术方案是DBS。它属于微创手术,相比既往的损毁手术,安全性大幅提升。其电极能够精准植入患者脑部相应的核团区域,医生可通过调节外部参数,改善患者的肢体症状,是进展期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但DBS并非针对帕金森病病因的根治性疗法,和药物治疗一样,它也是对症治疗的办法。接受DBS手术后,患者仍需长期服药,但服药剂量会显著降低。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因长期大量服药引发的“运动并发症”,同时还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直立性低血压、冲动控制障碍等,是提升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手术并非万能,对于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的患者,手术不仅无法解决问题,术前还需全面、细致评估,判断是否符合手术指征。

(作者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

http://www.kepu.gov.cn/news/2025-04/11/content_322972.html

编辑:萧培  审编:张念茹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