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周”)的室内主展区,一只工作起来一丝不苟的机器狗格B1外引人注目。只见它在现场的模拟废墟上凭借敏捷的身姿,可以轻松爬楼梯并穿越崎岖的地形,可爱又矫健。
“这只机器狗防水防爆,在碰到地震、火灾等灾难性事件时,负责协助消防员执行搜索与救援任务。B1搭载自研机械臂,可随意抓取残留物体;其标准载重80KG,实际最大站立负重可达104KG。”科技消防展区工作人员告诉科普时报记者,B1已被应用在农业、工业领域,以及特定的安防巡检、勘测探索、公共救援、警用排爆侦测等场景。
除了“大有作为”的机器狗,还有更多科技抗疫、科技冬奥、第二次青藏科考以及北京市科技创新成果,将在全国科技周期间重点展示。
迷你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来了
这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的迷你版被搬进了全国科技周活动现场。
这个由轻型客车装载的移动实验室,接通220V民用电或启动车上自带的发电机即可正常工作,采样可通过口咽拭子采样机械臂和人工两种方式完成。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车内装载了由博奥晶典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即时检验“芯”利器——全集成芯片实验室系统。 “系统在45分钟内就能一步完成全部检测工作,35分钟左右即可报告阳性结果,检测灵敏度可达150拷贝/毫升。”该工作人员说,这个过程最大程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感染风险及样本间发生交叉污染的风险。
此外,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和数字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也同步展出,让公众得以了解核酸检测背后的“技术力量”。
回顾北京冬奥会呈现的科技魅力
在科技冬奥展区,一抹“中国红”格外亮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一汽联合研发制造出的首辆国产雪车“来”了!
169天实现“零”的突破,国产雪车突破设计、工艺、试验环节多项难题完成了从立项到交付的蜕变。
“这辆雪车运用了宇航级别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材料质量更轻,强度更高。”据工作人员介绍,雪车的底盘、车身等要素与汽车制造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一汽便负责雪车底盘部分,尤其是转向与刹车核心部件的研发。
其实,北京冬奥备战期间,无数“黑科技”都在保障着冰雪健儿的训练和衣食住行。在这儿逛展区,你还能一睹奥运首例零碳示范建筑“零碳小屋”的真容,亲手摸一摸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的高性能服装,深入了解更多北京冬奥会背后的“黑科技”。
身临其境感受青藏高原之“最”
珠峰峰顶的冰雪样品是如何钻取的?珠峰顶部的冰雪厚度是如何测量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气象站什么样?在“第二次青藏科考”展区,你便可一探究竟。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自2022年4月28日启动到5月30日主体任务完成,创下多项科考新纪录,其中不少是世界纪录。
冰芯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一根冰芯,从顶部到底部,代表着不同的年代。第二次青藏科考的科学家们首次从珠峰峰顶8848.86米到7028米、6500米不同海拔梯度钻取的冰芯,将为今后的冰芯研究提供新的理念。
此外,工作人员介绍,科学家们还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了珠峰顶部的冰雪厚度并获得连续冰雪厚度剖面的准确数据,远超以往的测量结果;还架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气象站(8830米),首次建成了梯度观测网络,并实现了观测数据实时传输。
“以竹代塑”助力可持续发展
一根吸管、一个餐盘、一双筷子、还有键盘和计算器,在林草科技周的展示区,随处可见以竹子为材料制作的生活用品。
“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马里纳亚海沟,无论是植物体内还是胎儿体内,都有微塑料的‘身影’。我们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塑料垃圾的环境外溢导致了食物链里的微塑料污染,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国际竹藤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以竹代塑”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她举例称,1吨竹拉丝材料可生产10—20万只钻孔吸管,一些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15亿只。
如今,从一次性竹餐具、汽车内饰、电子产品外壳、体育器材到产品包装和防护用品等,竹子产品的应用五花八门。随着竹材利用的科技创新,竹子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代替塑料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在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的赋能也将越来越强。
户外展区超多趣味体验
“叔叔,这个按键是干什么的?开飞机难不难?”
在户外互动展区,小小体验者和前国航飞行员正坐在一比一真实还原大型客机的驾驶舱,一起“开飞机”!
座舱内的布局与功能按键航电仪表与真机实际座舱一致,在模拟全球上万机场地景下,体验者输入机场代码不仅可以切换不同机场起降,还能模拟机外天气情况,晴空万里与暴风骤雨随意切换。据工作人员介绍,飞机飞行中的性能故障和突发情况亦可模拟,如引擎失效、油量过低、起落架故障等,为整个体验增加趣味性。
本届全国科技周,户外10000平方米的互动展区采用场景化设计、体验性互动的展览形式,设置“创新之城”“双奥之城”“绿色之城”“魅力通州”四个板块,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显示)等技术,使观众能够亲身体验C919驾驶舱、飞船发射和返回等,做到科普互动性强、体验性好、老百姓喜闻乐见。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