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害人多次将小额资金“捐”给慈善基金会,以“捐赠返现”名义返数倍现金获取信任,再诱导其将大额资金打入指定账户,然后组局的人失联……“杀猪盘”的剧情经历过悲情戏、爱情戏,当前俨然已经升级为爱心戏。
这是近期频发的骗局,犯罪分⼦打着慈善机构的名义,通过伪造“慈善项目”,以“捐赠返利”“做任务返现”等名义邀约公众参与刷单等活动行骗。目前已有多家公益慈善机构“躺枪”,不光给机构品牌、公信力带来巨大损害,机构的账户还被公安机关冻结,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参加以慈善机构名义举办的活动之前,请先核实活动举办方的合法身份,认真甄别网络上和微信群里的各类所谓“基金会”和“公益慈善项目”。
民政部提醒,
帐户冻结
5月18日上午,北京感恩基金会发现,机构人员的社保在自动扣款时被告知“合约状态异常”。
感恩基金会是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的慈善机构,于2016年9月成为北京市首批获得慈善组织认定的公益基金会,并于同年10月获得民政部公开募捐资格。
一开始,基金会负责人以为是网签代缴合约到期所致,但重新办理后仍显示缴纳社保不成功。
咨询税务部门、调取银行相关资料后才发现,基金会在5月17日被人举报,帐户即被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公安局冻结,期限为3天,至5月20日16时。
但3天后,银行账户依然异常,因为武义县公安局给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下达了《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账户继续冻结至2022年11月18日。当前武义县公安局正对相关案件进行调查,案由是“诈骗”。
感恩基金会意识到,肯定是有人打着基金会名义开展诈骗活动,使得基金会“躺枪”了。他们联系了武义县公安局,希望能及早让账户解冻,但对方答复是“等待调查”。
“我们是做公益的,账户冻结不光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正常工资发放和社保缴纳,还影响公益项目的开展。”感恩基金会理事长周健告诉《中国慈善家》。
感恩基金会的遭遇并非孤案。自去年年底以来,类似案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慈善联合会、北京华宇公益基金会、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等,都曾被不法分子冒名实施诈骗活动。
新型骗局
4月13日,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发布声明:近期接到关于第三方冒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以及基金会公益项目(“家庭守护计划”“保卫健康疫区加油”等)名义,从事“做任务返积分”“公益抽奖”“捐款删除不良征信”等网络诈骗活动。声明还表示,该基金会从未参与、组织过任何商业性基金、股票、捐赠返现、公益抽奖等活动,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位姓李的女士向该基金会反映,在抖音平台某投资群内,群主声称为公益项目捐款,可获得与捐赠金额1:1的积分返还,利用所返还的积分可进行股票打新、抽奖投注等金融投资活动。在李女士捐款后不久,该群因被投诉而被封禁,李女士后续并没得到任何金融投资回报,才知道自己遭遇了网络诈骗。
陈先生近日接到自称是支付宝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陈先生可以使用花呗余额向某指定支付宝公益平台公益项目捐款,并使用借呗借出额度内所有金额打款到指定账户,就能修复自己的不良征信记录。陈先生按对方要求分两次支出万余元后,发现对方失联,而自己的不良征信记录依旧存在。陈先生情急之下与公益项目中提到的某基金会联系,方知被骗。
目前,利用慈善机构名义开展诈骗活动的情况非常普遍。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刘忠祥告诉《中国慈善家》,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例,近期该基金会接到很多小额捐赠,甚至是几分钱的善款。这种小额捐赠少则几十笔,多则上百笔,慈善机构无法逐笔核查的情况下,突然有一天,账户遭到外地公安机关冻结。
诈骗分子一般会告诉受害人,某基金会搞“捐赠返现”活动,即捐款会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比如捐10元将得到20元甚至更多的返现。在公众对捐款不了解的情况下,加上又是慈善账户,极具迷惑性。
诈骗分子先让受害人尝到“甜头”,让他们完全放松警惕后,进一步引导其“捐”大额资金,并承诺更高的返还比例。
无一例外,受害人初期都会收到多达数倍的“返现”,但并非来自慈善账户,而是另外的私人账户。
此时,诈骗分子利用高超的话术,千方百计让受害人将大额“善款”汇至其指定账户,然后把钱卷走。当受害人发现上当受骗,就会向所在公安机关报警。警方认定诈骗活动和慈善机构的账户有关,就会对帐户采取止付、冻结等措施。
慈善机构发现账户出现异常后,要联系公安机关说明情况,有时候一两天就可以解除相关措施,但有时候迟迟不能得到解除。
“账户被止付或冻结,一些慈善活动无法开展,尤其对于那些做大病救助的机构来说,相关善款无法支付给受助人,严重影响其救治。”刘忠祥表示,这对于慈善机构是无妄之灾,受助对象也无法承受。他建议,针对这个情况,公安机关应该采取其它办法,而不是直接封掉慈善机构的账户。
骗子盯上慈善机构
随着国家反诈骗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诈骗方式与手段被揭穿、被打击,老一套的诈骗难以为继,诈骗分子便会“创新”,利用公益基金组织来进行诈骗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类型的诈骗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个原因是,诈骗分子利用了公益基金组织的公开性,比如基金组织的名称、项目、银行账户等,都是公开信息,骗子随时可以获取。
其二,诈骗分子利用了公益基金组织的公信力。公益基金组织相对于公司来讲,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并且要受到政府部门更为严格的监管,以及更广泛的公众监督,所以其公信力与权威性比一般的公司机构要高,这就为诈骗分子使用混淆手段迷惑受害人提供了条件。
其三,诈骗分子利用了受害人的获利心理。当诈骗分子以给予小利获得受害人的信任后,在更大利益的诱惑下,受害人往往容易中招。
早在2019年,公安部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虚构基金会和项目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诈骗手段,需要引起重点关注。
利用公益基金组织进行诈骗为何会呈现集中暴发的现象呢?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功武在代理类似电信类诈骗案件中发现,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出来后,很快就会在诈骗团伙与诈骗分子中像病毒一样传播。
“任何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会形成一种模式,有文案、有话术,各个诈骗团伙与诈骗分子拿到诈骗文案之后,可以组织人马快速实施诈骗。”刘功武告诉《中国慈善家》。
当事人一定要向基金会、慈善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信息,
遇到这种情况,必要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针对公益基金组织的账户被查封这种被“误伤”的情况,刘功武建议,慈善机构要及时与公安机关沟通,提供相关材料,以证实自己不是诈骗行为的参与者,而是诈骗行为的受害者,申请公安机关及时解封账户。
如果公安机关有办案方面的顾虑,公益基金组织也可以与公安机关协商,在涉案账户作为证据已经提取与固定的情形下,以提供相应担保的方式先行对帐户进行解封,这样可以既不影响办案,也不影响公益基金组织的正常运作。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原副院长黄真平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出于办案需要,公安机关对慈善组织账户进行止付或冻结,一周之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流水等相关信息查出相关慈善机构是否与诈骗活动有关。因接到受害人报警而长时间冻结慈善组织的账户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除非公安机关能证明慈善组织参与了诈骗活动。
黄真平还建议,作为慈善组织,对每一笔善款无法判断是否和诈骗有关,但慈善机构如果发现账户出现异常,比如有大量的、零散的小额资金进账,应立即引起警觉,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