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大学电气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官塘桥街道秀山村,为村民义务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将惠民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图为学生在为村民修理家电。石玉成摄(人民视觉)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实施回收的政策。《通知》明确,到2023年,发展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实施回收目标责任制的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处理模式和经验做法,重点家电品种规范回收利用率明显提升,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市场主体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责任分解,覆盖回收各环节
“您有新的回收订单啦!”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废旧电器回收企业的工作人员,每当手机响起自动语音播报,计刚就知道自己“又来活儿”了。
据了解,计刚和同事们回收的废旧家电,会被集中运往一个拆解中心。在那里,自动化设备会将废旧家电分类入库。以电冰箱拆解线为例,完全无须人工干预,设备会将废旧冰箱自动破碎,再对铜、铁、铝、塑料等进行自动分选,不仅效率大大提高,拆解纯度也更高,资源的总体利用率可达到98%。
一头连着消费,一头回归生产,废旧家电回收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通知》部署了六大行动内容,做出了四项工作安排,覆盖了家电回收的各个重要环节。
比如,在拓展回收渠道方面,鼓励责任企业利用自身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网络等开展废旧家电逆向回收,不断完善销售服务体系的回收功能;在畅通运输网络上,引导责任企业与回收企业共建共享废旧家电回收储运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废旧家电集散转运中心,为责任企业储运通行提供便利;在强化激励约束上,将完成回收目标并达到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的责任企业纳入家电生产企业“绿色责任名单”,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审批时优先支持……
“在家电行业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进回收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不但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提振内需,同时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说。
变废为宝,绿色低碳更集约
不断提升深度处理水平、加大对再生原料的采购力度、鼓励责任企业与废旧家电拆解企业联合建立技术研发平台、推动产品设计向易回收和易拆解方向予以优化……对于如何“变废为宝”,《通知》作出了详细部署。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秘书长管世翾表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要承担产品质量和性能等经济责任,还要承担产品报废后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旨在通过生产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对产品的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负责,降低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知》对生产者应履行的回收责任进行目标量化,是深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重要手段。《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依托产品销售维修服务网络构建废旧家电逆向回收体系,进一步优化回收渠道,畅通家电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利用,为家电生产企业更好履行回收责任指明了方向。”管世翾说。
王学军表示,家电产品逆向物流十分复杂,《通知》支持责任企业建设覆盖家电回收、运输和处置利用的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编码、转运联单,实现回收处理全流程可追溯。
“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现代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利用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家电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限,但在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不但对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它可为其他领域提供良好的范例。”王学军说。
循环发展,行业迈向高质量
据测算,目前,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每年淘汰废旧家电量达1亿到1.9亿台,并以平均每年20%的涨幅增长。其中,废旧家电通过正规渠道回收,实现环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仅占44%左右。这一现状对家电行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海尔一方面先从自身网络触点入手,整合3.2万家线下门店、10万个服务兵、100个物流配送中心,搭建全国性虚实融合的回收网络,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市。另一方面,利用标识解析技术,基于卡奥斯——海码系统,建立全流程可视、可溯的回收体系。”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贤全表示,海尔将根据《通知》的相关要求,持续完善再循环流转体系,助力全行业的回收企业、物流企业、拆解企业、再生料研发企业共创共赢。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认为,有关部门针对企业的回收痛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指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为企业发展再生资源提振信心。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全产业链的绿色高效。(记者 王俊岭)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