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很多教培机构都忙着转型。近日,网传新东方推出素质教育成长中心,其中包括“优质父母智慧馆”。
不让鸡娃,咱就鸡家长吗?!
这是
图源:北京新东方原文截图
听到这个消息,有网友表示:“这是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节奏吗?当年被培训的是我们,怎么现在还是我们……”
有位网友的评论特别出神入化:
“富人看不上,穷人没时间,这就是给中产准备的吧。别最后变成‘出轨班’就行了!”
还有网友表示,“父母最需要的培训是:如何赚钱。”
“新东方从来没有,也决不打算给家长进行所谓的学科培训。”
网友的炸锅引得俞敏洪不得不出来辟谣:
其实,我对俞敏洪老师充满了感恩,想当年考托福出国的时候,我就是那个“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人。
而且上的还真就是俞敏洪的课,到现在我都记得他充满激情的江苏口音。
父母素质教育这条路行不通,至少不能简单复制之前做 K12 学科教育的老路。
我真心希望新东方能够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但我认为
图源:微信朋友圈截图
01
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难
很多教培行业选择从学科教育转型素质教育,不少人拍手叫好,但我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意识到:
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难。
其实,
素质教育不仅考学生,更是在考验家长。
因为应试教育考的是学生本身,而
育儿专家孙晓云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每个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专家。”
今年暑假我们在北京,上海,成都做了三场青少年双语演讲训练营,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从孩子在夏令营的表现和他们的秉性,就大概能猜出来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孩子是照片,家长就是底片。
果然,第三天家长来看孩子汇报演出的时候,基本上验证了: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这次青少年演讲公益活动后,很多父母撺掇我转型做青少年教育,但术有专攻。
做了这么多年职场培训和教练,我很清楚地意识到成人学习和孩子学习的性质非常不一样。
成年人需要的是“即时反馈”,
最大的区别在于:无论学点儿什么都爱问:
而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学一些看上去没有什么用的东西。
如果你跟一个父母说:“学了这个,你可以很快掌握并且回去教给孩子,让孩子迅速提升成绩!”
那父母很有可能为此买单,但这不就又走回了教培行业的老路了嘛!
况且,这实现起来也并不现实。就连北京新东方工作人员都表示:
“客观上,家长精力有限,不可能重学一遍孩子需要的所有知识;
主观上,对孩子来说,作为老师权威性不够,二次传递的效果非常有限。”
如果你跟父母说:“学了这个,可以提升你的素质,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素质。”
但,
这可是一份“等不起”的投资。
对于焦虑又浮躁的成年人来讲,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02
家长的五个层次,
你在哪一层?
习惯于往外看,很少往内看
成人学习的另外一个难点还在于不少人都——
不是看自己怎么改变才能变得更好,而是看怎么改变别人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
我们有一个提升个人影响力的线上训练营,本意是帮助学员提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掌握影响力的技巧和心法,从而在职场上能够影响到他人的想法或者行动。
然而,总有人想让我教他们:
“我怎么才能让老板改变?”
“怎么才能让同事听我的?”
听起来好像是一回事儿,都是改变啊,但切入点是不一样的。
影响他人靠的是改变自己,劲儿要先往内使,让影响力由内及外的释放出来。
“操控”
而他们想要的是他人,这个我不教啊~~~
想改变别人是神经病,能改变自己才是神。
要知道,
这和父母的素质教育是一回事,父母要先提升自己,才能支持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要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孩子不做的,父母首先不能做。
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用鸡娃孩子来逃避自己的人生?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父母教育”最后不又变成了“怎么才能让孩子改变?”
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其中讲到家长的“五个层次”,我颇为认同:
第一层次:舍得为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自己;
第五层次: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作为家长,你在哪个层次?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03
学会做减法的父母,
才是真正高级的父母
在做青少年演讲训练营的时候,我经常被孩子们的创意而感动,感动之余也有着隐隐的担心。
面前这些快乐自信、食量惊人、活力爆棚的小男生、小女生,有一天也会步入职场。
“拔钉子”
作为职场教练,我们很可能是 20 年之后等着他们的那位,因为我们干的活儿就是—— 排除限制成长的思维和观念。
而这些“钉子”相当一部分都是父母曾经对孩子说过的话和植入的观念。
我曾经教练过一个高管,能力很强,但就是不善于放权给下属,总觉得他们做的活不够完美。
他对下属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他说他父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他要求一直很高。
“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泰·本·沙哈尔博士(Tal Ben-shahar)对完美主义的定义是:
在完美主义者眼中,失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要么就是非凡,要么就是平庸,没有中间地带。
这样的信念也多多少少影响到了他,以至于他在工作中也坚信: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的“让人无可挑剔”。
当下属无法达到他所谓的“完美”标准时,他宁肯不放手也不让下属做。可想而知,这样的leader上升空间十分有限。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所以,如果父母的素质教育还是沿用K12学科教育的做法,不停的靠制造焦虑,灌输知识,提升技能来实现,那这就是死路一条。
因为这些都还是起源于工业社会的教育方法,认为:
绩效 = 知识 + 技能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不停的做“加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学了那么多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有时候,我们恰恰需要的是做“减法”.
而这就是教练的基本原理: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
绩效 = 潜力 - 干扰
他们把自己活成了孩子最大的干扰。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们一直都在致力于开放孩子的潜力,却没有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都在讨论教育焦虑,内卷,拼爹,但事实上,哪怕我们没有任何资源给到孩子们,不把自己活成他们的干扰,就已经是造化了!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优质父母。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写在最后——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
父母的所作所为,便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为人父母这么重要的岗位,却不需要考试就可以无证上岗,
这一直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修。
所以我举双手双脚赞成父母的教育,但我认为父母真正的学习成长不应该在课堂里,而是
在职场中,通过每一段关系来修炼自己:
和老板的关系映射着自己和权威的关系;
和下属的关系体现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和同事的关系反映了自己和朋友的关系;
领导力和影响力都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它不过就是研究关系的学问而已。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