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推广智能农机他按下农业转型“快进键”
要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当前,加快智能化农机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更是自己这样的科技特派员需要完成好的新任务。
——张瑞宏 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扬州大学农机专家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 讯 员 张 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服务粮食种植户的需求,离不开农业先进装备的支撑。”4月1日,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扬州大学农机专家张瑞宏教授对记者说,他们已与江苏农垦淮海农场达成意向,今年将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示范性的智能无人农场。这对于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业向绿色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龚俊杰教授说,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偏高、农艺农机不配套、稻麦品质偏低等问题仍很突出,严重制约着稻麦产业高产优质发展,也常常让种植稻麦的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犯愁。
如何发挥好高校科技特派员的特殊作用?近10年来,从事农业机械教学科研的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张瑞宏,针对农业生产难点、种植户的痛点,带领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需求,不断研发先进的新型智能农机,一次又一次地按下了农机随农业生产前行的“同步键”。
深耕农机研发,让创新成果服务农民
张瑞宏认为,要破解“三农”难题,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当前,加快智能化农机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更是自己这样的科技特派员需要完成好的新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4年以来,张瑞宏研究团队先后研发出双轴匀混秸秆全量还田旋耕机、北斗农机自动驾驶仪、自走式多功能育秧机、气爆松土注射施肥复式作业机、 可移动太阳能智能烘干房……这些农业装备,不仅帮助扬州大学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的乡村发展了生产,如今在国内也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
张瑞宏说,科技特派员的重要工作是用先进技术做生产示范。在江苏泰州市农业开发区,张瑞宏为了验证智能装备的性能和加快应用,带领团队建设起万亩智能高效优质稻米示范区,先行先试开展稻麦智能化示范种植,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装备,变过去“能人种田”为“专家种田”,帮助当地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扬州江都区邵伯镇,为了让先进栽培模式种出的优质稻米,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张瑞宏科研团队与扬州大学江都高端装备研究院合作,专门成立扬州金涛精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绿色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示范种植,并申请注册了“众教授”商标。跟随科技特派员进行稻米种植的农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种植的高品质稻米,已经从农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些年,每次新型农机具研制出来,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张瑞宏都要亲自到田里进行测试,反复观察机具的作业和实际运行效果。张瑞宏指导的研究生史扬杰说:“张教授总是顾不上清洗裤腿、靴子沾满的泥巴,就向使用新农机的种植户征求意见,再与我们商量改进办法。”
张瑞宏认为,作为科技特派员,应该带领团队、带动身边的人用科技手段探索高产高效、优质种植的新模式。
“我们在江苏泰州市农业开发区,选用国内新培育的江苏优质种源——南粳系列,结合自主开发北斗导航大数据,实现了对行精准施肥喷雾,可节省肥料25%、节省生物农药30%以上。”张瑞宏说,团队还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田间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智能化种植,达到减排减人减耗的效果,成功探索出了稻麦生产的新模式,首年示范种植的南粳系列稻米,亩产平均就达到了700公斤。
利用专业特长,解决粮食生产大难题
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把先进智能农机推广到粮食主产区,让粮食生产实现优质高产,发挥好重要的“压舱石”作用。这是张瑞宏及其科研团队的心愿。
自2013年开始,张瑞宏团队关注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他们深入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调研当地农场生产运行模式,共同商讨智能农机推广应用,通过产学研合作,帮助当地解决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效果参差不齐和现代规模化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不配套等问题。
2019年,扬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冠新带着张瑞宏团队来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开展针对性调研会诊,并与察布查尔县政府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利用学校的技术人才优势,组织科技特派员帮扶当地农民,重点开展了水稻优质高效高产示范种植,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升当地粮食生产水平。
张瑞宏带领团队主动对接当地农场和种粮大户,共建直播水稻智能化示范田,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成套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免去育秧、运秧、机插秧的成本,有效解决了种植户粮食生产的大难题。
张庭固家是当地“种粮大户”,也是张瑞宏团队的合作对象。去年,他家种植的伊犁新稻42,经过察布查尔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测产显示,水稻平均产量为737.12公斤,比普遍采用的机插秧田,增产119.62公斤,每亩节约成本230元。
发挥示范效应,争当乡村振兴带头人
张瑞宏认为,农业现代化,走向高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特派员无论是搞研发,还是做成果推广,绝不能“关着门”单打独斗,必须要依靠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合力推进,才能让更多地方用上智能化农业装备新技术。
如今,他负责的扬州大学现代智能农机装备实验室,已集聚了一批从事结构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其中不少人同时兼任科技特派员,他们成为了一支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农机研发与推广团队。
用3年时间,在江苏率先建成一个超万亩规模的现代智能农业示范基地——这是张瑞宏近期的一个重要计划。
为此,他放下“一级教授”的身段,以江苏省特聘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走南闯北寻求合作,并得到泰州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江苏农垦黄海农场、大中农场,金庄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张瑞宏通过联合联建的模式,已在江苏建立了20多个紧密型产学研合作体,团队研发的新技术新农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没有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就难以实现水稻生产优质高效高产的目标。张瑞宏团队提供的这些新技术真是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让我们实现了播种、施肥、施药、除草等生产过程的精准作业和靶向作业,帮助我们解决了多方面的生产难题。”高级农艺师、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红云说。
“科技特派员的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好。几年来,扬州大学通过改变绩效考核方式和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在加快农机人才培养的同时,鼓励专家、教师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组建协同创新科研团队,用自己的专长和研究成果服务农村。目前,一大批专家教授都积极投入农业生产一线,争当乡村振兴‘提升工程’的带头人。”龚俊杰说。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