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部署,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创新型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四个面向”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建议》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四个面向”为高校等发挥科技创新重要作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科技创新。聚集优势,引导高端科研人才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做好源头科技供给;组建科研团队,瞄准“卡脖子”领域和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为国家重要产业和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做好核心科技供给;紧盯重点领域科技前沿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强有力的前沿科技供给。
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依托综合优势、区位优势、行业特色以及产业布局等,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提供所需的人才支持、咨询服务和科技支撑,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时代需要培养急需的重点领域人才,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组织交叉学科研究团队,策划重大研究项目,着力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面临的短板和弱项,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科教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人民群众培养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研发更多优质的医药用品和医疗设备、提供更加优越的就医服务,促进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助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努力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更加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
强化“三个建设”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建议》提出了“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举措,为更好地发挥创新人才作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
强化创新文化建设,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沃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制度设计等各方面,培养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要在各类教育评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制度设计中体现重视创新、提倡创新和激励创新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强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铺就创新人才进步阶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要通过制定政策、落实举措和加强引才工作,吸引更多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到高校,并提供支持、加强保障,不断壮大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新突破。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创新人才发展舞台。要用好各类创新基地、科技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园等,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建好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者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优质的科研资源,创造有利于产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的条件。要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打通从学校到市场和企业的创新衔接渠道,为创新人才的锻炼、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多条件。
深化“两大协同”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供给
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建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建议》提出,“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等。这些关于发挥企业、政府等在创新中重要作用的要求,为深化校企、校地协同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力点。
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科技优势,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同相关科技型企业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帮助企业不断攻克新技术、取得新成果。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助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和企业实践平台优势,共建创新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创新型人才订单式联合培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建立更加通畅的科技成果校企协同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企业转移转化。
深化校地协同创新,实现创新型资源优化配置。重视地方政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地方政府产业布局需要和地方重点项目技术需求,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依托高校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推动高校创新型资源和地方创新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高校可结合地方政府组建科研机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高水平实验室等机构,把对国家战略和地方重点产业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科学研究,放到这些联合建立的研究机构就地研究、就地转化,实现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将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落到实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