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企业生产的X射线车辆检查系统的数据控制模块,用于X射线探测器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可帮助检查和发现乘用车上是否有隐藏的违禁物品。
新华社发
在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展示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
新华社发
在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工作人员介绍AIoT太阳能相机,它可以实现抓拍高速公路上应急车道违章等功能。
新华社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中有哪些经验做法?从今天起,科技版开设“高新区看创新”专栏,敬请关注。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也是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30多年来,中关村成为科学技术拥抱市场的一面旗帜,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此孵化、汇聚,高科技产业从无到有、由大变强。2019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6037家,平均每天创办71家。中关村如何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它们做大做强?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日趋完备
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7号,海淀桥西北角,中关村国际创新大厦坐落于此。这栋大楼还有一个更为人们熟知的名字: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前沿中心)。
每天午餐时间,楼内员工只需打开手机小程序在线选餐,机器人就带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乘电梯上楼了。特殊的“送餐员”,是来自大楼内云迹科技的跑腿机器人。“刚开始主要是我们自己的员工在使用,后来我们把机器人送餐服务推广到整个大楼,如今已经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迹科技战略副总裁杨子所描述的,正是类似许多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市场的过程。
除了跑腿机器人,前沿中心里还有诸如人流数据采集、电梯语音调度等新技术、新产品,它们同样出自这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前沿中心由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海淀区政府筹建,入驻企业均通过“全球选拔、公开路演”方式产生,代表着中关村前沿创新的实力。2017年,云迹科技刚入驻时,团队规模还不到100人,产品也没有完全打开市场。如今,他们的产品已在全国5000多家酒店推广开来,让机器人配送成为新时尚。
像云迹科技一样,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如同创新的种子,在中关村的土地上播撒,继而拔节生长。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旷视科技的起点也是中关村。9年前,一间93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创始人印奇、唐文斌和杨沐这三位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的同班同学,迈上了创业之路。“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起初我们不懂产品,不懂市场,也不懂资本,只能在中关村慢慢摸索,所幸这一切中关村都有。”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成为世界瞩目的科技园区。2019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元。截至2019年底,每万名企业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达89件。此外,中关村拥有创业孵化机构约250家、创投机构约670家,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日趋完备。
先行先试帮企业打开市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形似空心粉条的材料“膜丝”,是国际领先的水处理技术成果之一。2001年,文剑平回国创业,在中关村创立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当时近一半收入要用来进口膜材料。
文剑平下决心搞自主研发。那时公司一年的净利润7000万元,1/3要用来养研发队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有了新技术,市场认不认,又是一道难关。”文剑平说,对中小企业来说,进入市场最难的环节莫过于“首购”“首台套”等试验、示范项目。
“企业在创新链条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做出真正占领市场的产品来。”在文剑平看来,当时最“解渴”的政策,就是中关村的创新成果可以在北京先行先试。经过评审,碧水源中标北京排水集团项目,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市场一下打开了。
“对企业最好的支持是帮它打开市场。”碧水源公司从5名员工起步,到如今颇具规模,文剑平深有感触。
近年来,中关村将企业技术研发作为政策支持的关键着力点,撬动全社会加大创新投入。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累计支持企业9222家。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等一批政策,也是在中关村试点后推向全国。
“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首先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在政策上要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发方面,我们不仅有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补助政策,还推出了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创新的专项计划。”
诺诚健华是一家致力于用前沿技术驱动新药研发的企业,拥有近400人的研发团队。“我们用相对较短的时间,越过了传统药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阶段。”诺诚健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霁松说。
新药研发的周期长、难度高,不确定性大,诺诚健华创立初期,没有固定资产,发明专利还在申请,一时间面临很大的研发资金压力。当时,中关村发展集团向诺诚健华提供了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由此带动投资机构的跟进。不到一年,诺诚健华就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持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行政审批,集成政策支持,全方位立体式服务……“松绑”“输氧”的创新举措,让一代代中关村企业从小到大,也积淀成这里特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模式。
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王光熙是联想创投集团的董事总经理,他同记者谈论最多的就是创新“生态”。
“今天的中关村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有利于要素聚合、主体协同、文化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在王光熙看来,有了聚集效应,创新的生态才更完备,“作为投资者,我们希望像‘前哨’一样,为整个‘生态’寻找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远期的方向。”
在中关村,“大手拉小手”是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的重要体现。升哲科技是一家物联网技术服务商,诞生于中关村内的微软加速器。正是得益于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升哲科技依托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核心通信芯片,基于端到端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城市级感知服务网络。
“我们的语音识别方案是一个邻居企业提供的”“我们的药品制造工艺就源自附近的高校”……在中关村,科技企业之间互相了解后,一些神奇的组合创新就会产生。
创新创业生态的成熟,更体现在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关村管委会推出了支持抗疫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10项政策举措,先后发布了三批抗疫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清单,同时探索出“揭榜挂帅”等新机制。今年1至9月,中关村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收入增速达20%,互联网消费、协同办公等业务量大幅提升,智能测温、消毒机器人、医疗防护机器人等200余家企业的重要技术产品加速应用。
今天的中关村,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前沿信息产业规模超2.5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逐步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占全国的1/3,生物健康产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着力促进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层次制度障碍,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核心任务,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谷业凯 沙 迪)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