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重点领域 高层次人才需要“超常规”培养
目前我国累计培养1000多万博士、硕士,2020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从数量上看已是研究生教育大国。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曾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已成为目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9月22日,教育部就《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举行发布会,提出落实《意见》的十大专项行动,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为什么要推行此十大专项行动?又应如何以超常规方式培养人才?这些关系到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未来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创新。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
为何要推行此次十大专项行动?其实“苗头”早已显现。
据统计,国家科技计划中60%的基础研究任务以及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由我国高校承担,65%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超过70%的国家技术发明奖由高校获得,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等仍然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科技产业需求。对于越来越庞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需求,高校需要主动求变,在学科布局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努力提升服务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能力。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认为:“作为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人才竞争、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上述发布会上强调,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直面新问题,落实新任务,学科专业调整刚刚起步,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有待持续深化,差异化。在此背景下,要建立国家重点支持学科专业清单,完善交叉学科门类发展机制,研究制定《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交叉学科发展特区,设立一批交叉学科中心,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国家级平台,构建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相互衔接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
这份尚未出炉的国家重点支持学科专业清单可能包括哪些专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清单的制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在基础研究、长线高技术领域,包括涉及国计民生的高科技领域,应该都会有所涉及。
破除障碍创新培养模式
有了人才培养方针以及专业发展方向,具体如何培养人才便成了方案落地的关键环节。
洪大用表示,要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
对于超常规的人才培养方式,储朝晖表示,就是要破除人才成长中的一些障碍,“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更应强调专注性,即能集中精力做好某一件事情,因而也应该避免管理和评价体制的平均主义倾向”。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经验对于制定培养模式至关重要。而在十大专项行动正式实施前,许多高校早已开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微纳卫星团队是一支全部由学生组成的卫星设计团队,团队共吸纳了哈尔滨工业大学9个学科100多名学生。在此基础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的“多学科导师团队+学生兴趣和特长自主选题”培养模式已培养了近200名研究生,80%的毕业生成为航天领域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精英力量。
学生创新工厂创始人曹喜滨曾表示,“这是学校创新航天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探索”。
微纳卫星工厂所体现的科教融合理念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理念。提供自主研究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建立双向选择制度等能够提高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自主性的措施是搭建一流平台、利用一流资源的重要手段。
“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船是由中国气象局与中山大学合作,瞄准包括大气学科在内的海洋学科群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平台。以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为依托,双方将联合开展大型科学实验及气象观测,并实现科学数据和成果共享。同时还将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共建博士联合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以自己的实践行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贡献自己的“一线”经验。
尊重教育规律提升教育质量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通过“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获得从‘0’到‘1’的突破,是破解当前人才培养难题的重要途径”。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撰文指出:“大学是国之重器。其重在人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决定着国家接班人的‘颜色’和品质;其重在科技,大学所释放和辐射的科技能量意味着国家的创新活力。”
人才培养需要周期,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并不意味着揠苗助长。
储朝晖认为,“人才培养应该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这不仅是大学怎么教的问题,还涉及整体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教育管理以及实施细节。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要遵从教育规律,从让每一个人获得充分发展的角度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累计培养1000多万博士、硕士,2020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从数量上看已是研究生教育大国。“下一个阶段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考虑到紧缺人才培养的前提下,要整体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储朝晖说,“高校应该创新管理体制,让创新人才有更大的空间去提升自己,在此基础上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