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白龙湖,夕阳西下,落日余晖在碧蓝湖面投下了橙色倒影。“白龙湖取缔网箱养殖,通过政府一年又一年的治理,湖水更加清透纯净,水质也更好了。”自从白龙湖整治后,围绕沿湖马路散步已经成为侯贤治一家每天晚饭后的日常。
干净,一直是广元致力求解的答案。“早在2016年,广元就提出打造最干净的城市的目标。”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说,广元一手抓原发性污染治理,通过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好污染“减法”,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一手抓绿色产业发展,做好绿色“加法”,为发展腾出空间容量,“以一套加减法的绿色方程式,求解出中国最干净的城市。”
做好污染“减法”,换来青山绿水
广元具有良好的绿色本底,青山环抱、绿水萦绕,嘉陵江、白龙江纵贯南北。
“两条江入广元的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到Ⅲ类之间。”邹自景介绍说,而在广元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了300万人口,“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活动。”
白龙湖一度污染严重。在侯贤治的记忆里,成千上万口网箱漂浮在湖面上,养育了广元人却也污染了这颗璀璨明珠。“白龙湖呈浑浊墨绿色,散发出一股鱼腥味。”侯贤治说,那时少有人绕湖散步。
2015年,广元开始启动网箱取缔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拆除网箱1.46万口;同时,采取“人放天养”模式,每年在湖里投放1000余万尾鳙鱼、鲢鱼等滤食性鱼类,净化水体生态系统……数年持续不断的整治,广元以“壮志未酬誓不休”的决心换回了“一湖清水”,2017年,白龙湖水质提升到了Ⅰ类。
优良水质打底,一切相得益彰,水到渠成。2015年,广元市第二饮用水水源地选址白龙湖,2017年4月施工建设,今年5月白龙水厂投入试运行供水。
不只是水。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广元以创建“无霾城市”为目标,出台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30条措施,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大力整治餐厨油烟、开展“清尘行动”等,率先在全省实行全域禁止焚烧秸秆,广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95%以上,2019年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3天,优良率96.7%。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专项行动,全市95.24%的耕地经过国家无公害土壤认证。在城乡环境治理方面,积极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生产生活方式,率先在全省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是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
做好绿色“加法”,实现绿色发展
如何保持“最干净”本色?
邹自景的回答是,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做绿色加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邹自景说,为保护环境注入持续稳定的后劲,工业不能不发展,但是要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从微观上来说,我们要保证每个企业达标排放,建设绿色工厂;从宏观上来说,我们不搞高排放、高污染和淘汰类的企业。”
从2017年开始,广元制定出台《广元市不宜发展工业产业参考目录》并每年进行修订,淘汰落后产能,制定砖瓦行业环保整治补贴政策等,在全省率先建立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协同机制。
实现绿色发展,不搞重污染是前提,关键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广元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
“以前的电解铝项目都是用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燃烧煤,我们看中了广元丰富的水资源,将动力改成了水电。”林丰铝业总经理郭庆峰说,项目转型升级,总投资23亿元,在川渝地区首家实现净化脱硫超低排放。郭庆峰算了一笔账,项目全部达产后,年用电量34亿度,可以减少使用标煤42万吨/年,减少碳排放92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减少90%,达到3000吨/年,粉尘减少降低了80%。
好山好水转化为增收致富“钱袋子”
广元全市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1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6万亩……留住了青山绿水,引来了八方游客,2019年广元市接待游客5623.45万人次,实现旅游产业总收入502.62亿元,好山好水转化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邹自景表示,广元调整产业结构为民,打造“最干净的城市”落脚点在老百姓,努力给老百姓增加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他们享受到绿色发展的成果。
如今的广元,众多社区、学校都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利州区芸香社区的餐馆、店铺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鼓励居民将塑料瓶、废报纸等废旧物制作成生活用品。像芸香社区这样的低碳示范社区广元一共有45个。
同时,广元积极推进节水型学校创建工作,全市已有114所学校创建为节水型学校,今年计划再创建76所,全面完成2018-2020年度190所节水学校创建计划。
此外,广元还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民用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标准,倡导绿色交通,全市共有新燃料和油改气教练车706辆,已发展CNG、LNG营运班车151辆。(钟美兰、王小玲)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