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双版纳推进生态产业化美丽与脱贫兼得
时间:2020-08-11 09:04:49来源:中国环境报

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共进,努力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2019年年底,全州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达到脱贫标准,森林覆盖率达81%。

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并进

西双版纳州拥有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绿色王国”等美誉,同时又是集边境、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

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长罗红江介绍,2014年,全州3个县(市)中有两个县是贫困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乡6个、贫困村92个、贫困户17789户71055人,贫困发生率10.7%,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比93.3%,5个“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占比37.5%。绝大部分都属于素质性贫困,是脱贫攻坚中最硬的“硬骨头”。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深入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实施,坚定不移地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全州大力实施生态脱贫,推进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并进、扶贫产业发展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刀文认为,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是对州委、州政府的一次考验。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加大生态扶贫力度等举措,不仅保护好了全州的绿水青山,还初步探索出了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通过大力实施生态脱贫,全州3000多名贫困人口受益

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方面,积极推进产业的生态化,着力发展壮大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加工制造、信息及现代服务、清洁能源等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并大力弘扬雨林文化、普洱茶文化、傣医药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六大生态文化。2019年,全州六大生态经济产业的增加值176.68亿元,占到GDP的31.1%。

在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通过优化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健全全面保护、系统恢复、用途管控、权责明确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继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境联合保护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保持常态化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保障生态屏障的安全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目前,全州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43%,各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超出22%,2019年全州森林蓄积量达1.89亿立方米。

在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全力推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设立生态护林员工作岗位,让贫困人口参加生态管护工作,实现在家门口脱贫。全州共选聘生态护林员890人,每年争取财政补助资金947万元。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支持群众发展特色林业产业。2014年以来,全州1973户建档立卡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15万亩,争取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通过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迅速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州区划国家级、省级公益林239万亩,每年向7667户建档立卡户发放生态补偿资金达637万元。围绕培育“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布局,建立产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人口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罗红江认为,西双版纳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一幅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的生动画卷。

近五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生态脱贫,全州有890户贫困户、3000多名贫困人口受益,20万亩森林得到更加有效的管护。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户以上的贫困自然村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全部安装了路灯,村内及周边新植树110万株。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贫困村改造建设公厕81座,改造建设户厕1万多座,建设垃圾池90个。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胶园28万亩、生态茶园50万亩、珍贵用材林80万亩,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为8万亩、20万亩和10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由80.8%增加到81%,主要河流断面全面达标。2017年,西双版纳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蒋朝晖)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