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充分发挥“无废细胞”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弘扬“无废”文化,从细微处切入,将无废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各角落,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现已建成涵盖学校、医院、景区、工厂、餐厅、商超等 21 种类型957 个“无废细胞”,为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理念到实践 ,点亮教育新生态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走进西宁市博远学校生态教学厅,几名三、四年级“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带领记者,从第一大展块生态知识学习区顺次进入第二大展块热爱家乡大美青海展示区,对水资源、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动植物保护、青海地貌极优质景观、青海湖泊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在孩子们稚嫩而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似乎这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学校通过思政课研学实践教学,把“生态”理念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620平方米的生态教学厅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微缩的自然世界。
自2021年生态教学厅启动以来,该校积极培养学生节约简约、资源循环意识,一边在教学中多渠道引导学生领悟“无废城市”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挥文化墙、宣传栏、班级板报、电子大屏、高原生态小课堂等宣传阵地作用,向师生开展“无废”理念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自然生态与废物处理的关系,持续推动“无废校园”创建行动和“无废”理念入脑入心。
另一边探索“无废校园”新思路,设立“绿芽币”八一爱民绿色银行,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用兑换币换取花盆、书籍、学习文具等,让学生积蓄成长新动能。并以物尽其用为导向,利用“闲鱼区”让二手玩具书籍、生活日用品等实现再利用。同时,号召全体学生争当“环保小先锋”,从点滴做起节能降耗。
“学校生态教学厅现已种植有四季橘、菜豆树等14种植物,养殖了鬃狮蜥蜴、鹌鹑等5种小动物,让学生们自己去领养,体验劳动乐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动植物生长习性和生态系统的理解。”西宁市博远学校副校长邓金霞介绍说。每年,学校还会为每名新入校的学生领取一个植物盲盒,用“绿”育人,以“美”润心,让学生们在参与体验中接受学校生态理念教育,进一步形成植绿、爱绿、护绿、兴绿、讲文明的良好校园文化,让“无废”生活方式成为校园生活新风尚。
以“零废弃研学”扩大绿色生态影响力
坐落于西宁高原古城之中的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7961.88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家全方位介绍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内容的博物馆,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自然类博物馆。这里的环境整洁宜人,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领略“浓缩版的大美青海”独特魅力,感受自然与人文的情景交融。
“作为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通过‘无废细胞’创建,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展陈与运营,成为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馆长董虹介绍,自无废城市创建以来,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不断探索“无废景区”创建新模式,以“零废弃研学”项目为依托,将生态保护与“零废弃”理念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广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从青藏高原人文自然地理、城市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科学、绿色清洁能源等多视角探索青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生态密码。
同时,将“无废景区”与数字化信息融合,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实行线上“无纸化”预约制度。在博物馆入口等显著位置张贴 “无废城市”主题海报、标语,利用馆内电子显示屏播放无废环保宣传视频,更好地向公众传递 “无废” 理念。
加大废弃物管理,从源头减废,无纸化办公、节水节电、减少运营资源的源头消耗。将垃圾桶、垃圾箱等设施合理分布在展厅、休息区、廊道等区域,设置醒目标识,引导游客准确投放,且与场馆环境相得益彰。实施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与处理流程,保洁人员每日定时收集垃圾,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传递“无废”理念。以志愿服务为引领,结合国际无废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节日契机,引导广大游客参与“无废细胞”建设,2024年累计开展科普活动77场,覆盖学生超1万人次。
景区是窗口,通过宣传可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无废建设中来。该馆还开发多个环保文创产品,并通过亲身实践、游戏互动等形式,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无废’知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与行动意识。
加强医废管理,守好污染大门
“我们紧抓‘无废医院’创建的契机,把‘无废’理念融入到医院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一方面,重点提升医院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置水平,另一方面,不断为患者及全院职工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杨世福介绍说。
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性基层医疗机构,守护着周边4万多名居民的健康。
近年来,服务中心以“无废医院”建设为着力点,全面统筹环境优化、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以及污水达标处置等关键环节,全方位强化管理,致力于营造全民共建共享“无废城市”的浓厚氛围。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创建责任。成立医疗废物处置管理领导工作小组,构建“一把手”挂帅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紧密协同的高效工作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分级负责制,做到“无废医院”创建工作落实落地。为保障医疗废物得到合理、有效管理,制定详细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召开医疗废弃物、节能降耗、垃圾分类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投放流程以及奖罚机制,实现“定人、定岗、定责”,确保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绿色氛围。购置垃圾分类所需设备设施,在办公室、楼层廊道设置各类垃圾存容器。强化干部职工对“无废医院”建设的知识教育培训,将办公耗材纳入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任务重点考核范围,把每月20日定为“爱卫日”,持续强化职工的绿色环保理念。定期对医疗废物收集、运输、暂存等环节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确保操作过程个人防护到位、医废分类精准,严格按照规范对收集设施、运送工具、暂存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从源头杜绝二次污染风险,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记录,做到有据可查。每年组织应急演练,避免医疗废弃物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损害,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此外,借助单位服务窗口、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无废医院”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引导全体员工将“无废”理念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细节,身体力行倡导绿色生活风尚。
“无废细胞”建设是西宁市推动 “无废城市” 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一步。随着更多“无废细胞”的建成,西宁市将以点带面,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并将市民的绿色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233160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