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佛光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鹤摄)
“这片原来都是荒坡,现在漫山遍野都是树。”程德林介绍起家门口的这片林子,高兴又自豪。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缠溪镇周家坳村村民程德林,已经坚持植树造林40余年。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周家坳村古树成林,但耕地稀少。收成不好的年份,有些人家一年只能收两三百斤谷子。吃不饱饭,村民就伐木卖钱,再在裸露的土地上种点粮食作物,努力填饱肚子。
“林子被毁后,牛在山顶上打架,站在山下都看得清清楚楚。”程德林回忆。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美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鹤摄)
想改变现状的程德林站出来,号召村民一起种树,制止乱砍滥伐。1982年,他与缠溪及周边乡镇20余位村民成立了一支护林队,但大部分村民对程德林的封山育林“路子”嗤之以鼻,直到他做了一件“六亲不认”的事。
一天清晨,程德林的父亲进山砍树做菜园围栏,正好被程德林撞见。他不仅没有帮忙,还将父亲数落了一番,并代父亲请全村人吃饭赔罪。
“每家请来一个人,办了两桌,总共花了6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程德林说,“尽管父亲当时生气不理解,但定了规矩,所有人都应该按规矩办事,家人也不例外。”
干练直爽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让程德林逐渐赢得村民的认可。
在巡山护林中,磕碰、冲突难以避免。1987年,得知部分村民强行砍伐林木的消息后,程德林只身寻过去,结果双方起了冲突,他受了伤,“许多村民买糖果来家里看望我,总共有400多斤。”程德林说,正是村民的认可让他愈发有干劲。
护林成效明显,程德林获得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贵州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红云金顶日出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李鹤摄)
荒山绿了,如何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
程德林以护林队的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并结合当地地形、气候等因素,引进五倍子、黄柏、杉树等经济效益好的树种十多个,并将培育出来的树苗免费送给村民。
为了提升种植水平,他前往湖南、重庆等地学习技术,也邀请贵州省和地方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开办培训班,传授嫁接技术、林业知识。
播种造绿,程德林搬了6次家。哪里有荒山,他就把家安在哪里。昔日荒山成为绿树环绕的山林,程德林种树的多数区域已成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一部分。
缠溪镇林业站数据显示,1980年,当地森林覆盖率仅占14%,现在已提高至73.6%,覆盖面积达14.5万亩,最粗的树直径有七八十厘米。
如今,乱砍滥伐已不复存在,年逾花甲的程德林将家安在山林间,发展养殖产业,一年有10万余元收入。与山林相伴一生的他,永远不会离开亲手植下的林子。
https://www.sohu.com/a/621208712_162758?scm=1102.xchannel:783:100002.0.1.0~9010.8000.0.0.6204&spm=smpc.channel_114.block3_77_O0F7zf_1_fd.7.1672042664551o1Tb5wh_112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