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是北回归线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片绿洲。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高达74.59%,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普洱丰富而优越的生态环境。2013年,普洱获批建设全国第一个、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多年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生态优先 创新机制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化国土空间管控,积极构建“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5.9%,自然保护地面积达30.07万公顷,自然保护率为6.8%。全市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4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公益林面积从1294.03万亩优化为1295.85万亩,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72.23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14.9万亩。科学开展国土绿化,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540.13万亩,其中,造林338.97万亩,营林201.16万亩,义务植树5609万株。全市90%以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80%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成效明显,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全世界,西黑冠长臂猿“小平安”回归景东无量山栖息地。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把近2000户8000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续6年评定为优,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排名全省第二。
创新机制,编制实施全国第一个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考评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先进的TEEB评估,项目作为典型案例在COP13大会边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并被写入《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编制实施涉及34个重点行业的绿色产业发展地方评价规范及技术标准,推动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制定实施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普洱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以及《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绿色检察”制度,提起全省首例生态公益诉讼;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成立全省首家绿色经济担保公司、绿色金融服务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展森林火灾保险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捆绑共同投保;建立春億古茶文化基金;通过“云游碳汇”平台实施森林碳汇精准扶贫。
据普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TEEB价值评估,一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普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二是为建立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制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制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以及制定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进行了先行先试,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三是为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探索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及绿色考评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精准施策 重点发力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每吸入的那一抹抹空气,都是干净和清新的。普洱的气候真是顶呱呱!”天气晴好的时候,家住思茅区大隐普洱的卢宁经常带着孩子到北部区湿地公园散步,总是忍不住在网上与好友秀一秀普洱特有的“蓝”和“绿”。近年来,普洱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深入打好了污染防治攻坚战。
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各项措施,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监管,强化秸秆禁烧管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建成区加油站均已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印刷企业全面采用低挥发性有机物油墨,汽修企业烤漆房安装废气治理设施;推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实施错峰生产,推进重点行业企业限产限排,全面实施“四大”清洁行动,严格管控餐饮油烟,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十年来,普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年度平均值达98.35%。
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大力推进澜沧江、红河、怒江“三大水系”保护修复,全面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15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强化水源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供水水源安全;
加强咖啡鲜果初加工废水污染防治,积极探索和研究咖啡鲜果加工废水排放综合治理技术,强化咖啡加工行业环境监管,助推咖啡产业绿色健康发展。连续6年,普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为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编制了《普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完成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初步调查,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土壤调查及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排查登记;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整治;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推进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依托优势 加强转化
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普洱秉持“让全国人民都喝上普洱茶”的愿望,依托自身的茶产业基础优势,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企业诉求,推动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优势,打通大众消费市场,生产出更多高性价比的普洱茶和让大众都能消费得起的“口粮茶”。2021年,5000吨低氟普洱茶销往西藏,显现出良好的“品牌效应”。而低氟普洱茶进藏,只是普洱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的一个典型缩影。
首先,普洱锚定绿色有机方向,打响“绿色食品牌”。普洱茶、普洱咖啡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建成云南省第一个场景式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18.2万亩古茶园品牌价值凸显,166.8175万亩现代茶园完成生态化改造,有机茶认证面积达4349万亩,认证面积、企业、证书数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普洱茶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建成全国唯一的国际咖啡交易中心,通过发布新华·云南(普洱)咖啡价格指数、推动线上交易、提供金融服务等高效手段,逐步成为云南咖啡产业面向国际的重要产业平台和窗口,为普洱成长为亚洲咖啡交易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药材、肉牛、坚果、牛油果等18个产业基地获“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
其次,普洱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打好“绿色能源牌”。电力装机容量达930.3万千瓦,“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景谷林产工业园区获批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最后,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机遇,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西盟、镇沅、景谷、孟连、宁洱五个县被列为全省“美丽县城”。建成以思茅倚象山半山酒店样板、宁洱那柯里茶马古道乡愁小镇、景谷和西盟熙康云舍度假基地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养生基地。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