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 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6%
时间:2022-07-29 08:58:33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魏晓明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说,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实施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依法推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协同推进。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根据报告,在大气环境方面,我省深入开展夏季臭氧治理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对70家园区、922户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9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稳定达到新排放标准,1306万吨钢铁产能和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整治非法加油站点1379个。去年全省空气质量六项指标(NO2、SO2、CO、O3、PM2.5、PM10)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PM2.5年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优于年度目标7.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6%,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优于年度目标6.1个百分点;全省PM10、臭氧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0.7%。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0.2%。16个市累计重污染天数13天,同比减少59.4%,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水环境方面,持续推进城镇生活、农业面源、船舶港口、工业和园区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国考断面水质目标管理。完成长江干流4558 个排口监测溯源,编制排污口名录3527个;开展长江一二级支流排污口排查,发现排口23430个,长江流域7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部建成,长江禁捕区域内实现全面退捕。2021年,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3.5%,好于年度目标3.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2.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淮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2.2%、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新安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持续达到100%。扎实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强化点源、线源、面源和内源治理,建成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建立巢湖蓝藻防控三级网络化管理体系,巢湖水质稳定保持Ⅳ类。完成全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12630张。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4.5万吨,修复改造城市市政污水管网1003公里。

土壤环境方面,完成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对467个重点建设用地实行遥感“一张图”管理。加强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跟踪管理。列入整治清单的132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全省192座尾矿库污染治理。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企业“白名单”,全省医废处置能力达5.25万吨/年,满足当前医废处置需求。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排查发现的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完成95.5%。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我省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3%,降幅扩大4.4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3832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高于规上工业10.1个百分点。加强“放管服”改革,在全省工业园区大力推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改革,在自贸区先行开展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创新开展医疗机构卫生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评同审”。

各地注重环保要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打捆+承诺制”审批、排污许可电子证照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对重点项目给予总量指标保障等方式,积极服务企业环境需求,帮助企业规范环保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环境要素支撑,支持重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我省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2015-2021年,全省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0245件、罚款12.93亿元,实施适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五类案件13542件。智慧管控优化升级。加快“数字江淮-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赋能环保监管,实施“三个全覆盖”,2568家重点排污单位纳入线上监管。在全省推行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制度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采用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方式监管,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探索生态损害赔偿预磋商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司法程序有效衔接。

下一步,我省还将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进一步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