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连接社会与高校的纽带。新发展格局下,大学筹资如何开展?近日,第四届“双一流”高校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三届暨南大学公益慈善论坛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举行。全国60余所“双一流”高校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相关负责人、公益慈善行业专家学者、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骨干校友、校内师生代表等三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共话高校教育基金会新局。
院士、专家加盟,暨大公益有了新力量
此次论坛由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通过主旨演讲、分组研讨等形式,围绕高校基金会的使命与责任、捐赠关系维护、多元化筹资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商优化大学募捐环境、完善行业内部治理,探索建立与“双一流”建设战略相匹配的大学募捐机制,共话高校基金会的变局与新局。
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在欢迎辞中表示,暨南大学十分重视校友和基金会工作,设有133个校友组织,超40万校友遍布全球五大洲。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荣膺5A基金会称号,获得民政部门给予的最高级别认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暨南大学115岁的生日,是暨南大学董事会创建100周年关键年。本次举办“双一流”高校基金创新发展论坛,围绕“十四五”时期高校基金会变革方案、高校基金会专业化发展、多元化筹资等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高校基金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高校基金会未来发展新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公共治理研究院院长程天权通过视频表示,当前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环境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对高校基金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论坛聚焦于新发展格局之下的大学筹资,这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排头兵,在多元化筹资方面具有许多先发优势,也应在拓展筹资渠道过程中先行先试,为构建适合于我国高校实际的财务保障机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上,举行了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战略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敦聘仪式。宋献中校长和洪岸副校长分别为聘请的专家颁发了聘书。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作为专家咨询委员会代表发表视频讲话。他表示,科技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公益,科技助力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公益又推动着科技的发展,公益捐赠对推动科学研究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希望自己与各位委员一起,用知识和影响帮助基金会打造“暨南科技公益”新模式。
群策群力打造教育公益共同体
论坛上共有5位高校公益领域资深管理人就“新发展,新格局、新治理”这一主题展开分享。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中国奥园集团副总裁郭士国、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邓小梅、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丁峰、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梁燕分别就《推动新发展 展望新征程》《校企联动 共筑教育强国梦》《关于大学基金会资源动员和汇聚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制度·温度·高度——高校捐赠人关系管理探索》《校友关系管理与多元化筹资》等主题进行分享。
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是广东省“双一流”高校中唯一的5A级高校基金会,也是省内首家发起校友募捐抗疫的高校慈善组织。海内外校友众志成城,基金会充分发动并凝聚了师生校友力量。疫情期间,暨大基金会收到132个海内外校友团体,14000余人次的捐赠,捐赠金额超1300万元。暨大基金会成立十一年来,积极探索内部治理的创新改革,建立了理事会、投委会、战略顾问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引入专家团队和社会知名人士,策划和推动大筹资,以“大平台”激活“大体量”,切实助力高水平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贡献力量。本次公益论坛共同为高等教育慈善事业建言献策,打造教育公益共同体。
当天下午举办了圆桌论坛。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12所高校基金会的秘书长围绕大学募捐、高校基金会的价值创新、校园公益三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据了解,“双一流高校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创办于2017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联合部分高校发起的,以高校基金会治理为主题的年度性系列学术活动,目前该论坛已经形成品牌,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基金会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暨南大学公益慈善论坛”创办于2018年,是由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以“学术+公益”的模式,连接政府领导、公益界专家、高校和湾区基金会,一同探讨教育公益的新理念、新方法,推进高校教育公益事业协同发展,已成为华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湾区公益”名片。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