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友段永平近日再度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超10亿元,引起广泛关注。这是继前不久雷军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后,又一笔面向高校的巨额捐赠。
教育承载着慈善家和捐赠人的希望,慈善捐赠,已成为助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中,除了现金捐赠、校庆捐赠等形式,还有股权捐赠,档案、藏品等多样化捐赠类型。一些学者也将毕生积蓄以捐赠形式回馈高校,守护着教育和知识的光辉。
高校大额捐赠金额不断攀升
近年来,中央部属高校、各省省属主要高校基本实现了高校基金会全覆盖,大多数“双一流”高校已设立基金会,向高校捐赠的单笔金额不断攀升,大额捐赠频现。
向高校单笔个人现金捐赠纪录出现在2023年11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向母校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现金,此次捐赠聚焦3个方向:支持数理化文史哲六大学科基础研究、支持计算机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培养。
雷军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次向武汉大学捐赠。此次捐赠是近年来“校友捐”现象的缩影,近年来,中国高校所获得的巨额捐赠,大部分来自校友。
2023年6月,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元,用于支持该校人才引进培养、学科建设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等,该公司董事长为华中科技大学校友;7月,中南大学一位校友向母校捐赠6亿元,用于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紧随雷军捐赠事件,段永平再度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0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生文体活动等,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
从近年对高校的系列捐赠来看,“校庆捐”出现的大额捐赠较多。例如,自“长江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公告以来,共收到校友和社会捐款157笔,近1.1亿元;2023年,深圳大学举行40周年校庆活动,获捐总额超10亿元。
不断出现的大额捐赠持续推高中国高校获捐数额。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2018年至2022年间,清华大学共收到152.9亿元捐赠,浙江大学获捐49.31亿元,北京大学获捐47.01亿元。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获得数额不菲的捐赠。
“合作捐”与“股权捐”频现
较之校友捐,企业以捐赠形式与高校开展合作,亦成为近年来常见的向高校大额捐赠形式。
2023年2月,淡水河谷向中南大学捐赠581万美元,用于新建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淡水河谷表示,希望新实验室能够助力钢铁行业加速脱碳和绿色转型。
5月,拼多多公司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支持农业领域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7月,新奥新智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与南开大学合作共建认知科技创新中心,新奥公益慈善基金会向天津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2亿元支持建设国内首家认知科技大楼。双方将共同发力加速认知智能在产业的创新应用。
较之现金、物资捐赠,股权捐赠多次出现,捐赠形式趋于多样化。
2023年4月,天佑德集团与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达成捐赠协议,分5批次向该基金会捐赠其持有的公司股票,总计价值1亿元市值;10月,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将其间接持有的481.68万股公司股份捐赠给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总市值超4亿元。当月,金石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锦华,将价值2亿元的公司股份捐赠给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用于资助西湖大学建设;12月6日,浙商虞仁荣再向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捐赠1000万股股权,捐赠市值超10亿元。
股权捐赠一度引发议论,少量网友质疑“为何不捐赠现金”,对此,有评论认为,大部分企业家都是通过股权或财产持有财富,股权捐赠是将财产转变成公益事业的一种方法,是最直观的捐赠,还能利用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发挥更大的公益作用。
慈善捐赠透出人文关怀
较之大额捐赠,有一类金额并不是巨大,却有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也润泽着人心。
2023年3月,85岁的作家石楠为安庆师范大学捐款100万元,设立“石楠文学奖”,用来支持学校培养文学人才。她说,这笔资金是自己40多年文学生涯积攒的稿费,希望能成为文学种子的“助长剂”。
2023年5月,华东师大校友何月英带着女儿来到该校闵行校区,参加了于纪渭专项基金设立活动。何月英是华东师大教授于纪渭先生的遗孀,于先生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将100万元积蓄捐赠学校,何月英和女儿来校实现于先生这一临终心愿。学校决定设立于纪渭专项基金,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并将这一基金设定为留本基金,不断发扬光大。
当月,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敦煌女儿”樊锦诗校友回到北京大学,捐赠1000万元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该校的敦煌学研究。她说:“这份奖金应该‘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一定要使所得奖金用在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
近年来,面向高校的捐赠还出现了历史档案、文物藏品等新的捐赠种类。
2023年2月,175套由新民晚报社和上海图书馆于1992年联合编辑、新民晚报社出版的《新民晚报(上海新民报晚刊缩印本)》被捐赠给上海市高校及长三角地区多家图书馆,该缩印本记录了1946年至1957年间上海市民乃至中国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学术研究、史料保护贡献力量,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表示,实物资料在史料保存、历史研究中会带来更强的可信度和厚重感,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4月,在南开大学哲学学科建系纪念活动上,哲学家、教育家温公颐先生的后人将其《先秦逻辑史》《中国中古逻辑史》《中国近古逻辑史》等珍贵学术手稿赠予南开大学哲学院,以勉励后学。
12月底,清华7位名家捐赠档案史料联展开幕,其中包括水力学专家夏震寰、外交家乔冠华、金属物理学家葛庭燧等亲属捐赠的大批珍贵档案史料。
这些捐赠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为知识传播和教书育人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高校捐赠领域多元化发展趋势提供了助力。
https://www.rmzxb.com.cn/c/2024-01-10/3473966.shtml
编辑:萧培 审编:AD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