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曲园学子开展反诈骗现状调研:绷紧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时间:2022-02-14 06:42:14来源:卢敏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消费观念和支付方式不断变化,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在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诈骗类型层出不穷,骗术手法翻新极快,诈骗案件屡屡发生,严重侵犯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为深入了解市民反诈骗意识现状、剖析诈骗案例,2022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反诈防骗,‘译’路同行”实践团分为4个小分队,分别去往山东省烟台市、济南市、青岛市及日照市各村镇、社区及人流量较大的购物商场等进行反诈骗调研。

首先,实践队员来到各村镇、社区,通过与村支书、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到近年来诈骗案件数量持续增长,且以电信诈骗为主,市民被诈骗金额大多在5000元以上。在对当地反诈骗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后,实践队员按照原定计划对村民、居民进行采访调查。“我觉得我不会上当受骗的”,这是在采访中几乎每位市民都会说的一句话。然而,在问及反诈骗相关知识时,如:“反诈骗网络电话是什么”“你知道什么诈骗手段”,市民就会不清楚或犹豫不决,表明实际上市民对反诈骗知识并不熟悉的现状。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人流量较大的购物商场,开始对沿路行人进行反诈骗采访。当实践队员采访一位大学生时,他表示:“我之前有一个朋友给我发消息,说他急缺500元,让我转到他银行卡上,我给他打电话一问才知道是被盗号了。”骗子往往利用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与朋友之间的信任进行此类诈骗,因此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成为大学生诈骗案例中的重要原因。同时,被采访者认为:“当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来不及学习新的反诈骗知识,没办法识别新的诈骗手段。”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揭露了当下反诈骗的宣传瓶颈,也为实践队后续的宣传工作开拓了新的路径。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市民们不仅耐心回答实践队员关于反诈骗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更主动分享自己的受骗经历并结合自身情况同实践队员一同分析应如何提高市民的反诈骗能力和防范诈骗意识,为实践队员提供了宝贵的调查材料。

在采访中,一位青岛市民王叔叔十分配合地说起了他的被骗经历:“我在网上购买的理疗仪有质量问题需要退款,先给我支付宝的“总资产”里转入100元,让我提现到银行卡,接着让我安装“腾讯会议”APP,让我加入会议并打开视频共享功能引导我操作手机,这时他们发来一条网址链接,点开后页面显示为退款中心,我按要求填写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预留手机号、余额等信息后,手机收到了一个短信验证码,随后我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卡内2.8万元钱款被转出的信息”。对于本次经历,王叔叔也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任何消息,也不要轻意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资金及个人隐私的,以防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

依据调研过程中的诈骗案例及受骗者感想,实践队员总结概括了诈骗的主要类型及手段:

一、刷单返利类诈骗:此类诈骗的易受骗群体多为学生群体和待业群体。骗子往往以兼职刷单的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受骗者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其拉黑。因此警方提醒:“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千万不要交纳任何保证金和押金!”

二、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通常骗子会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受骗者打电话,谎称其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给受骗者进行退款赔偿。随后诱导受骗者在虛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其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

三、网络贷款类诈骗:受骗者多为因网络贷款受骗的多为无业、个体等有贷款需求的人群。在此类诈骗中,骗子会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等幌子,吸引受骗者下载虚假贷款 APP 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让其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先交纳各种费用。当骗子收到受骗者转的钱,便会关闭诈骗 APP 或网站,并将其拉黑。因此,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

四、“杀猪盘”诈骗:此类诈骗手段较为复杂,素未谋面的网友、网恋对象推荐受骗者网上投资理财、炒数字货币(虚拟币)、网购彩票、博彩赚钱,谎称系统存在漏洞、有内幕消息等,只要投注就能稳赚不赔。而当受骗者投入大额资金后,发现网站、APP账户里的资金无法提现,或在投注过程中,全部输掉。此时,才发现对方将自己拉黑。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员了解到大多数市民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反诈意识,但是不会主动了解反诈骗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亲朋好友转发的上当受骗的案例了解一些诈骗手段。同时,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的反诈骗意识更高;与农村相比,城市居民反诈骗意识更高;高学历群众的反诈骗意识相对更高。

本次反诈骗现状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后续反诈骗知识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基于当前群众反诈骗现状,“反诈防骗,‘译’路同行”实践团呼吁全体社会成员应主动了解诈骗手段、增强反诈骗意识,着重学习电信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诈骗行为,共同打造安全稳定、互助和谐的社会。

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