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以“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正式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垃圾分类、减塑、反食品浪费……绿色低碳生活正日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公共空间“绿”意盎然
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在位于浙江东部的偏远海岛嵊泗县洋山镇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里,“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新模式正在实践,1932个养殖池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养殖南美对虾,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
舟山市嵊泗县洋山镇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养殖池上的光伏板阵列。(受访者供图)
国家电网嵊泗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朱克橙介绍,该项目利用养殖车间屋面建设5.9兆瓦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582.5万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716吨,减少各类有害气体排放约22吨,有效推动渔村绿色发展、海岛清洁能源转型。
除了海岛上刮起的“绿色风潮”,不少公共服务机构也日益重视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作为重点用能单位,大型综合性医院做好节能降耗不仅是社会责任,而且对于降低成本、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宁波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在办公应用软件里了解节能宣传知识。(受访者供图)
宁波市第一医院从2019年开始就着力分析医院建筑的能耗特点,挖掘医院的节能潜力。“我们从空调节能改造、标准化机房建设、净化设备改造等项目入手,把医院所有重点设备纳入节能监控平台统一管理,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帮助医院克服节能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占医院精力太大的担心。”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孙杰介绍,节能项目年整体节能率10%以上,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00吨,相当于种树约7万棵。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把生活垃圾做成“三明治”生物肥,再用于居民种花、种菜;每月精准分类10次以上还可获得奖励……山东省胶州市创新垃圾分类模式,受到居民欢迎。
山东省胶州市用于回收垃圾生物堆肥的堆肥阳光房。(受访者供图)
据胶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纪文峰介绍,今年4月,胶州市试点垃圾分类新办法——厨余垃圾生物堆肥。小区业主每天将菜叶、果皮、鸡蛋皮等厨余垃圾分类放在门口,每天物业工作人员会上门收取,收集的厨余垃圾统一送到小区西门的垃圾房,和破碎的枯枝落叶一起、混合菌种,做成“堆肥三明治”,即一层破碎好的枯枝落叶、一层厨余垃圾再加上一层菌种,三者互相作用,大约60天就能完成一次生物堆肥。
纪文峰说,肥料出来后免费向居民提供,用于养花、种菜。用这种肥料种菜养花不仅长势喜人,还生态环保。胶州市三里河街道水岸府邸社区居委会主任苑萍告诉记者,领取肥料的居民,不仅主动加入了垃圾分类的行列,而且还动员楼上、楼下的邻居加入垃圾分类队伍,小区的厨余垃圾生物堆肥形成良性循环。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垃圾分类科普场馆。(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宣传垃圾分类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社会公益服务内容。2021年7月12日,2021年深圳市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正式启动,计划三年内培训教师2000余名。据了解,创建“蒲公英校园”只是深圳2018年启动的“蒲公英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已培训的近千名“蒲公英”志愿讲师,深入小区、学校、机关单位,传播分类知识,约180名市级“蒲公英”志愿讲师授课6000余场次、影响超100万人。
“光盘行动”快乐分享
“多余的芹菜叶摘下洗净,开水焯后,沥水晾凉后加辣椒油等调味品,就是一道美味凉菜。”在青岛市级机关食堂厨师的手中,芹菜叶、白菜头等蔬菜“下脚料”,已摇身变成美味可口的“下饭菜”。
青岛市级机关食堂内“反对浪费”的宣传语。(受访者供图)
据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保障服务处负责人韩丽涛介绍,机关不断优化食堂配餐制作流程,打造“节约型厨房”,对食品原材料进行分档取料,合理使用原材料、利用好边角料,将各种食材“吃干榨净”。此外,科学调度餐食数量,强化监督通报,去年8月以来,市级机关食堂每天回收的餐厨垃圾较之前平均减少一半。
深圳是一座人口密集的现代化城市,每天产生近30000吨生活垃圾,仅餐饮酒楼、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每天就超过2000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粮食浪费,也给城市管理和垃圾处理带来巨大压力。
近年来,深圳市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强化“光盘行动”宣传。深圳市豪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有员工1000多名,早在2018年该公司就把“光盘行动”做到了极致,上千名员工一起吃午饭,只产生90斤厨余垃圾,人均不到45克。
深圳垃圾分类公益人士徐贤是一名“光盘”达人,她积极投身于社区居民参与“光盘行动”的倡导和推动工作。截至今年7月15日,她已经连续982天,坚持每天精选30个家庭的餐前餐后照片,制作“光盘行动快乐分享”拼图,超过10万人次参与了这项活动,“光盘行动”已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记者黄筱、王凯、王丰)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