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翔莲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思政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张玉贤 摄)
阅读提要
3月24日,湖北省级本科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伟大抗疫精神》面向全省大学生开讲。当天的第一课,由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主讲《抗疫精神: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伟大抗疫精神由何而来,体现何处,何以形成,价值何在,如何弘扬?这堂课采取“线下授课+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共有68所高校的2.5万余名大学生在线学习,现场点赞达5.9万人次。
去年以来,湖北高校将抗疫生动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百万大学生讲好“大思政课”,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
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课”
《伟大抗疫精神》课程分为10讲,面向全省高校开放。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表示,此次全省大学生同上《伟大抗疫精神》一课,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新举措,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
省教育厅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以《伟大抗疫精神》课程为开端,深入挖掘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重点打造一批以伟大抗疫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等为主题的省级素质教育选修课。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中孕育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成为厚重、鲜活的思政教材。
一年多来,抗疫精神深刻融入我省高校的课堂教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生动感人的抗疫故事,大大增强了思政课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思政课教师要用好抗疫‘教材’,讲好思政大课。”3月,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边境与该校思政课教师交流时说,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实践,教育引导各族学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多彩中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中南民族大学开设的一门思政选修课。去年以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多次集体备课,用心搜集生动鲜活的抗疫素材,让课堂“有知有味”,让学生入脑入心。如今,这门课程已经成为校园里的“网红”课程。这个学期,2019级苗族学生刘芝妞选修了该课程。她深有感触地说:“各民族人民共同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武汉工商学院党委宣传部编辑了抗疫故事讲述录,收入该校141名师生员工的抗疫故事,将其作为该校思政课部的思政课教材,目前已有思政课教师将其中的故事融入相关课程教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儿科教研室主任张雪荣去年曾在一线战疫,这段亲身经历成为了她生动的教学素材。中医药的治疗体会、病人的案例特点、医患之间的温情故事等,都是她在专业课堂上分享的内容。学生们听得专注、有代入感,对专业也有了更多发自内心的热爱:“医生就应该这样做。”
武汉体育学院教师陈永青在体操专项课程中,为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结合疫情浅谈学习体育专业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张巍的舞蹈课上,让学生以舞蹈接力的方式致敬医务工作者与抗疫一线人员,传递爱与力量……
现实生活中处处是课堂
各高校思政课不仅在课堂上讲,也在社会生活中讲。处处是课堂,人人都是讲课人和听课人。
讲好开学第一课,成立抗疫精神宣讲团,组织参观“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在校园里举办抗疫展,邀请各行各业“逆行者”讲述亲身经历与感受,集体收看专题片,清明节缅怀抗疫牺牲的烈士……各高校通过多种举措方式,让思政课的课堂无处不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去年9月至今年1月,“我们在一起——武汉大学抗击新冠疫情特展”在该校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420余幅珍贵照片、140件(套)一线抗疫实物,使展馆一度成为该校最热门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武汉大学的抗疫历程,是中国抗疫斗争的一个缩影。”该校弘毅学堂大三学生林岳在观展后说,身边的师生们参与战疫的经历让自己深受鼓舞。
一封封请战书、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见证着不同寻常的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自今年1月在该校校史馆开展以来,已接待4000多人,正计划推出数字展馆,让更多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抗疫精神。
去年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共投入3.4万多名医务工作者、9000张床位,同时还管理着4家方舱医院近6000张病床,是全国投入医务人员和床位最多的高校。走过抗疫的艰难时刻,不能忘记无数人凝聚起的抗疫精神。华中科技大学把做好抗疫精神宣传宣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该校党委书记邵新宇认为,抗疫大考是一堂有高度的思政大课,也是一堂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华中科技大学身处抗疫主战场,生动感人的身边故事如盐在水,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这堂课中,人人都是课堂主体,是讲课人也是听课人;是积极投身抗疫大战的亲历者,也要成为伟大抗疫精神的阐释者、传承者。”他表示,要把抗疫成效转化为思政育人成效,引导广大师生从抗疫的生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华中师范大学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讲好华师故事”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品牌活动。而2020年度发布的“华师故事”,主要讲述了华师人在疫情期间的凡人壮举,希望向师生传递抗疫精神,引导他们在身边故事中受到精神洗礼。
生动“大课”直抵学子心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直抵心灵,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同时引导他们深刻思考:如何奋力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心里暖暖的”;一家三口的志愿服务,有苦也有甜;独居老人感受到人间大爱……武汉轻工大学将师生抗疫事迹集结成书,讲述人是抗击疫情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每一个平凡故事里都蕴含着精神力量。大三学生廖文豪的父母曾在医院一线抗疫,他也在疫情期间参与了志愿服务工作。阅读此书,引起他的共鸣:“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我在抗疫中成长,对责任担当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祖国传统医学在抗疫中发挥优势,这让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学生严江天更加领悟到,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是中医药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该校2019级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班田昊说:“这场抗疫斗争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汇聚点点星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在师生集体收看专题节目《榜样5》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党员武雷说:“这些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先进个人及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在勤奋学习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我们是英雄的城市,我们是江城好儿郎……”3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四史”教育原创歌曲展演活动,其中有部分抗疫主题的歌曲。该校教师作词谱曲的抗疫歌曲《英雄的城市》,震撼着师生们的心灵。由萨摩亚留学生涂优异、方思思分别创作和演唱的《My Wuhan》,表达了异国留学生对第二故乡武汉深沉的爱。《你写好的风景》则深情致敬白衣战士。
课堂外、灯光下、舞台上,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深深打动学子心。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方潇说:“音乐会不仅展示了精彩动听的原创音乐,更以音乐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党史和抗疫的故事。声声入耳,也声声入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新)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