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涵养乡风文明的重要场所,“农家书屋”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强化提升“农家书屋”的实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农家书屋”主题活动,做好文化阵地建设,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民致富的信息台和乡风文明的“亳州样板”。
农家书屋书香飘 照亮乡村致富路
“农家书屋真是好,农闲时候来淘宝,送来致富金点子,脱贫致富见成效,都是党的政策好。”日前,利辛县中疃镇镇北社区大孙楼村民孙飞在农家书屋学习科普知识时说道。
利辛县中疃镇镇北社区村民在观看惠农书籍。刘杰 摄
为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该镇加强17个村(社区)农家书屋、书香村居的领导和投入,分别配发了高质量图书1.2万余册,内容涵盖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卫生、惠民政策等20多个门类,涉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下,农家书屋已成为村民学习党的惠民政策、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好去处。
与此同时,镇文化广播信息服务站加大了对农家书屋的日常运营管理,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全天候开放,并结合实际开展读书看报、文化体育、科技培训等活动。
“农家书屋就好像一个黄金屋,惠农政策、种植养殖、卫生健康、法律援助等实用技术书籍应有尽有,为老百姓送来了致富的金点子,服务了村民生产生活,俺打心里喜欢,希望农家书屋越办越好。”曙光村村民刘玉灵说。
党史学习新阵地 红色基因永传承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趁大好春光,学习好党史、读好党史,这本《长征》我看的都流泪了。”4月8日上午,在谯城区双沟镇文化站图书室,王庙村党员李潇云动情地说。该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结合党史教育活动,依托“农家书屋”,扎实开展好“学习党史读好书”活动,让明媚的春光伴随好读书岁月。
谯城区双沟镇闫庄村党员、群众利用农家书屋,阅读红色读物。曹笑笑 摄
在鼓动党员、干部、群众读书上,双沟镇双西、孟大、任小庙、刘庄、孙集等村,除统一安排阅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重要书籍外,支持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农家书屋进行自学。三官、周大、贾庄等村文明实践站成立了党员读书会、团员读书会、农民读书会、巾帼读书会等。让读书铭记住历史、吸取知识营养,培养出文明新风貌。
双沟镇依托高标准、规范化的18个“农家书屋”,打造党员、群众接受红色党史教育的平台。“村里的农家书屋离家很近,每天干完家务,就到农家书屋去读书,尤其是党史历史书籍我特别喜欢,阅读后使自己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现在的生活小康了,就应该学会感恩共产党。”闫庄村扶贫小组长王侠说出了心里话。
邹李村党委书记、文明实践站负责人王辉说:“今年以来,村文明实践站每月都开展农民文体比赛、读书比赛活动,村里农民读书明理、讲礼仪成了时尚,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争创‘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的居民增多了,居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增强,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点亮百姓新生活 文明乡风扑面来
近日,在蒙城县小涧镇郭店社区的农家书屋内,七八位居民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不时发出讨论交流的声音。“以前茶余饭后没地方去,村民们聚在一起不是聊天就是打牌;现在好了,自从村里的农家书屋办起来,大伙没事就来看书,既打发了时间,又增长了知识见闻,陶冶性情,一举多得!”村民张振林乐呵呵地说。
蒙城县小涧镇郭店社区村民在选读书籍。刘熹罡 摄
近年来,小涧镇郭店社区积极发挥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村村通”广播、宣传横幅、志愿者走访等形式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并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让群众更加了解农家书屋的作用和现实意义,积极参与阅读,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教育党员、服务群众、关爱儿童的综合平台。
农家书屋,不仅仅是大家读书的好地方,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神经末梢”,自2018年以来,小涧镇精心设计、全局谋划,在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农家书屋+”为抓手进行惠民延伸服务。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先后成立创业致富阅读小组、技能培训阅读小组、移风易俗阅读小组、文明家风阅读小组、党性修养阅读小组、志愿服务阅读小组等多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阅读小组,以集中或者分散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真正意义上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前沿阵地。
“农家书屋是全民阅读在乡村的主阵地,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载体,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力保证。”小涧镇文化站负责人楚斌表示,下一步,小涧镇将不断加大农家书屋投入力度,整体推进14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实现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农家书屋整体环境,打通阅读服务的“最后一米”。(亳州文明网综合 李飞)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