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丽城镇入画来——湖北宜昌着力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
时间:2021-01-15 13:58:48来源:宜昌文明网

小城镇一头连城市、一头连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乡村振兴的龙头。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住建局指导各县市区,根据乡镇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的差异,确定产业集聚提升、文旅特色保护、城郊融合、环境整治等四大类型乡镇,以乡镇建成区为主要范围,按照“洁、绿、亮、美”要求,扎实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3个省级、28个市级试点镇建设提档升级,取得了良好成效,探索出一批卓有成效的发展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品质、宜昌特色的美丽城镇。

2021年底,全市所有小城镇要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在此基础上,到2022年6月,各县市区建成不低于辖区乡镇数量20%的示范型美丽城镇;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远安县等基础好、起步早的县市区,建设不少于3个示范镇。

兴山 “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

兴山县榛子乡

“隔几步就有绿化,镇上干净漂亮住得舒心,人气也越来越旺!”日前,兴山县榛子乡鑫源农家乐老板娘黄艳说,集镇大变样,让她下定决心投入40多万元装修农家乐,招揽更多客人。

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榛子乡是全省“擦亮小城镇”行动首批试点城镇之一。在兴山县住建局推动下,榛子乡聘请专业的景观公司开展城镇景观优化设计,谋划一批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利用闲置荒草坪建设风车广场,利用居民废弃猪栏改造壁画景观节点,打造康养小镇。

榛子乡的变化是兴山县以“擦亮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实施美丽城镇行动,推进县乡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美丽经济,打造“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规划引领 激活城镇文旅

2019年以来,兴山县按照“全域建设、全域治理、全域景区”理念,规划形成半高山以上地区以兴山县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建设高山四季康养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清风岭酒店、规划展览馆、集镇供水(一期)等重点项目落地建成并发挥效益,2万亩高山避暑康养区正加快开发,榛子、黄粮两个乡镇融合成片,擦亮打响高山集镇生态康养品牌。在山下香溪河谷地带,以高岚、昭君村双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推动昭君镇景镇村融合、神农架下南阳“双泉寨”温泉小镇建设,打造沿香溪河观光旅游示范带,激活城镇文旅新动能。

同时,按照“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发展思路,坚持8个乡镇、各显“神通”,推动“一镇一品、一村一景”,打造“秀美水月”“红色高桥”“绿色榛子”“醉美黄粮”“明珠峡口”“养生南阳”“魅力昭君”乡镇品牌,推动城镇差异化、景观化发展。

三镇联动 加速产城融合

兴山县昭君镇

抢抓两条高铁和十宜高速建设机遇,兴山县出台《关于推进古昭南“大县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谋划推动古夫、昭君、南阳三个低海拔乡镇一体化发展,对城镇政治文化、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区域进行科学布局,加快推进要素集约、产业集中、人口聚集,力争将“古昭南”打造成“一城两区三中心”(即打造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大三峡大神农架生态旅游集散地核心区和产城人融合集聚示范区,建成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教育中心、医疗康养中心)。

目前,总投资达70亿元的县城功能转型升级50个项目稳步推进,首批高铁站房、高铁站前广场及配套河堤、游客换乘中心、寒溪口二桥、鹞子坪大桥、麦仓口大桥改扩建、孙家沟仓储物流园、永安二市场、县城绿化提档升级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部分项目已建成投运。

创新推动 景美兴业宜居

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兴山县创新统筹谋划、项目推进、资金筹措,采取市场化融资模式,在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丰富项目投融资渠道。2018年以来,累计整合资金4.8亿元,实施“擦亮小城镇”及美丽村庄建设项目130多个。

其中,争取到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专项资金4400万元,集镇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68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并争取到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600万元。县本级财政配套项目资金加大投入,每年落实人居环境整治资金5000万元,集镇道路改造资金2000万元,并设立民宿产业发展专项基金1000万元。

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乡建设领域,规范运用PPP模式建设深渡河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吸引市场主体投资旅游项目,南阳“双泉寨”、岩岭大杉树、水月寺云栖谷等项目建成发挥效应。投资超20亿元的“昭君上村”康养文旅项目已开工建设,将有效盘活周边区域。

山下沿河观光,山上避暑康养。如今的兴山,榛子、水月寺、峡口、古夫、昭君、南阳等集镇房屋立面清新怡人,大街小巷畅净美,门店匾牌规范经典,开窗见景放眼皆绿,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秭归 铺展“峡江明珠”新画卷

秭归县梅家河乡

眼下,行至秭归,水田坝乡“离地运动小镇”、梅家河乡“红梅园林小镇”、归州镇“峡江橙香小镇”等特色小镇在峡江两岸绽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乡村振兴的龙头。

自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以来,秭归县坚持念好“绿、净、齐、富、厚、和”六字经,进一步提升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乡镇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发展建设特色小镇,将特色经济与人文和自然资源挖掘相结合,一批小城镇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小城镇谋划大格局

秭归县水田坝乡

为建设好小城镇,秭归全县11个乡镇因地制宜编制集镇规划,统筹谋划集镇补短板项目,为集镇发展定好位、布好局,确保无规划不建设、无方案不实施。

如水田坝乡依托独特的滑翔气候、宽阔的库区水域、漫山遍野的脐橙,编制了《水田坝离地运动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突出离地运动特色,彰显脐橙元素;梅家河乡修编集镇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了功能布局,昔日“脏乱差”的偏远小镇蜕变成“洁净美”的高山小镇。

小城镇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为此,秭归结合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镇村联动,突出抓好一镇一业或多镇一业,吸引农民创业就业。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乡镇集镇配套发展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二三产业,促进集镇与周边村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良性互动,实行三产融合发展。归州、郭家坝、沙镇溪等沿江乡镇,突出发展柑橘产业,打造脐橙全产业链。水田坝着眼“农、旅、体”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离地运动为主的旅游产品。

小投入带来大改变

补齐小城镇短板,为集镇建设做“加法”。秭归属山区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小城镇建设十分有限。该县不搞大拆大建,近年来,统筹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库区移民小区综合帮扶等项目19个,投入资金2亿多元,黑化集镇道路20多公里,改善道路路面达8万平方米;建设公共停车场12个,增加停车泊位600多个;种植行道树8万多株;改造集镇供水管道60余公里;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系统改造,新建污水管网59千米;新建改造乡镇集镇公厕18座;新增路灯、景观灯700余盏,不仅照亮了小镇街道,也增添了小镇韵味。

提升小城镇形象,为城镇建设做“除法”。抓住城镇棚户区改造机遇,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舒适宜居与风貌打造相结合,对全县6个集镇近7000户居民房屋实施改造。规范沿街标识标牌、防盗窗等设置,提升集镇形象。水田坝乡挖掘橙谷文化底蕴,取意“橙黄叶绿”,改造集镇建筑风貌。九畹溪镇投资2993万元治理了5.3公里的周坪河,展现了绿色生态治理理念。

整治小城镇环境,为集镇建设做“减法”。坚持规划和整治相结合原则,拆除违章建(构)筑物达15000平方米,清理违规广告、店招、雨棚等600余处;治理“空中蜘蛛网”,地埋各类线缆2万多米;整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行为,清理“马路市场”120多处,破解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肠梗阻”。

小举措收获大民生

坚持群众主体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采取社区夜话、建立居民交流微信群,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共同商定集镇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激发群众思想认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洁镇洁河洁路”“爱国卫生运动”等,引导居民参与集镇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并对集镇水费、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实行“三费合一”收费方式,既方便了群众,又改变了群众免费使用的传统观念,使“大家事”变“自己事”,共同守护好美好家园。

围绕“街面净、线理顺,招牌靓、马路平,货入店、车停正,垃圾治、污水清,花草鲜、环境美,设施全、人文润”这一目标,秭归正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奋力打造宜业、宜旅、宜居的峡江明珠。

太平溪镇 “水上茶乡” 耀三峡

夷陵区太平溪镇

“以前天黑就关门,如今广场都是人。”每天下午七点半,充满律动感的音乐都会在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村委会前的文化广场响起。每每此时,村民们都汇聚广场散步跳舞,直到大汗淋漓、浑身松快了才满意而归。

完善小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是“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的重要内容。如何完善?

雄踞三峡大坝上首,白云缭绕,茶树漫山的夷陵区太平溪镇从规划、项目、机制三个层面入手,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镇功能,集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配套、街道秩序管理、产业发展环境逐年改善, 美丽城镇建设效果初显。

定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夷陵区太平溪镇

近年来,该镇编制了集镇总体规划,结合太平溪“临江、抱坝”的区位特色与“早茶、晚橙”的产业优势,明确了建设“生态农业新镇、港口物流重镇、休闲旅游名镇”目标。聘请专业设计团队编制了集镇改造规划,对宜居小区改造、旅游服务设施、港口新区建设进行了专业设计。

根据集镇功能需要,在总体规划中把集镇划分成行政办公、港口物流、旅游服务、居民居住、等功能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确保集镇中心功能正常高效运转。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诉求,在细节规划中对公共设施科学选址定位,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出行、休闲、卫生等基本需求,提升幸福指数。

上项目,三先三后抓建设

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该镇统筹整合对口支援、移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先后完成了10多个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分类制定实施方案。

先整体后局部。茶苑小区环境整治项目分三批进行,首先集中整治小区整体环境,拆除部分老旧房屋,新建绿化带和停车场,然后根据居民要求,新增公厕、晒衣区、运动区等小型民生功能区,更换破旧雨棚。先功能后外观。在集镇移民安置区综合帮扶项目建设中,先解决居民出行、休闲、安全等功能性需求,集镇主要道路全部实现黑化、亮化。后提升集镇形象,改造18栋建筑外立面,强、弱电线路全部入地,去除“蜘蛛网”。先地下后地上。道路改造项目,精心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先下后上”原则,先完成地下管网,再建设地上建筑。

建机制,条块结合强管理

实施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推进镇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党建引领当先。出台“太平溪镇党员公约”,各社区将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写入社区党员公约并公开,由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执行。以“宜大路”党建示范带为试点率先启动沿线环境整治,镇内相继启动“三峡茶谷”茶佛谷、茶苑小区改造、“宜大路垃圾分类示范路”等项目,带动区域环境整治。

部门协同推进。镇规环所、综合行政执法分局、市场监管所等多部门共同打造靓丽小镇。以镇规环所为主组建城管办,对环境卫生、镇容镇貌、建筑程序、市政设施进行全方位日常巡查;每年开展两次以上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路长负责规范停车,确保集镇整齐有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建立镇内建筑施工领域“黑名单”制度,坚决把不注重质量安全和不守信誉的参建单位拒之门外,确保集镇建设秩序良性发展。

村居网格并行。各社区、村全部实行“网格化”,推举网格员,创新发展村湾长、楼栋长,与中心户构成强大的基层工作网络,实现了城镇共建共治共享。在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综治维稳等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疫情爆发期间全镇无确诊病例,被评为省级“无疫乡镇”。

“内外兼修”迎“蝶变”。夷陵区太平溪镇正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现代品质、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三峡日报 通讯员 杨春香 韩国臣 王祖忠 杜小年)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