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风景这边独好 | 洱海东北岸,有一个地方叫双廊
时间:2020-12-21 11:39:25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近日,中国文明网 “风景这边独好”报道组走进云南大理,倾听苍山下的人物故事,探寻洱海畔的发展变迁。

在云南大理洱海的东北岸有一个叫做双廊的镇子,这里被网友称为“苍洱风光第一镇”,它西眺苍山十九峰,门临洱海万顷碧波,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大理市双廊镇。中国文明网记者 胡杨 摄

然而就在前几年,游人如织的双廊还藏有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庄——伙山村。伙山位于双廊东部,曾因道路崎岖、交通状况较差,土地贫瘠又干旱少雨,长期深陷贫困的泥淖。

让人没想到的是,近几年伙山村却悄悄发生了变化。家家户户青瓦白墙,铺展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不仅如此,村里还涌现出梨花红、农民画社等众多“打卡点”,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和游客前往,伙山村一跃成为双廊镇的后花园。

双廊镇伙山村景。图片来源:大理市融媒体中心

贫困村“蝶变”:一个关于上山下山的故事

谈起伙山村的变化,艺术家沈见华感触很深,“我在这里生活了10年,这里的变化真的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2010年,沈见华在双廊伙山村成立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带领本地白族中老年人学习绘画,他希望将白族民间艺术展现在绘画之中。

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图片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宣传部

教一群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中老年人画画,起初很多人并不理解沈见华这么做的目的。沈见华说,这一切机缘还要从他的第一位学员王秉秀说起。

当时,78岁的双廊镇村民王秉秀找到沈见华,说自己生活十分困难,想申请低保补助,让沈老师帮忙支支招。因为她觉得沈见华是上海来的,见多识广。

听了王秉秀的想法后,沈见华对她说,你与其四处求人,不如来跟我学画画。教会你了,你把画卖了,不就有钱了吗?一开始,王秉秀有顾虑,一是自己完全没有绘画基础,充其量自己也只能绣绣花。二是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学好吗?

87岁的王秉秀和她的农民画作品。中国文明网记者 胡杨 摄

没想到在学习了一年之后,沈见华带着卖画的3000块钱来到了王秉秀的家,并告诉她,她的两幅画就卖了这么多钱。王秉秀惊呆了,没想到自己的“涂鸦”还能卖钱,她高兴得不得了。

“我画什么,他都说画得好,沈老师说我们的画是发自内心的纯朴表达,有的内容即便不是那么写实,但依然惟妙惟肖,因为能画到人们心里。”王秉秀说。

如今,农民画社有了10多名成员,年纪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80多岁。除了教画画,农民画社还衍生出了画册、丝巾等系列文化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们的画都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展览了,前两年还去了澳门。现在每天我都要画上几小时,生活开心极了。”王秉秀说。

正在绘画的王秉秀老人。中国文明网记者 胡杨 摄

除了沈见华,近年来已经有七、八位艺术家将工作室、美术馆搬到伙山村。大理白族自治州文旅局有关同志介绍,伙山村线路长,但林地广大繁茂、风景优美,通过引导艺术家在山中落户创作,筑巢引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入驻,并催生出更多艺术产品。逐渐形成了“艺术家上山,艺术品下山”的格局。“上山”让艺术家找到乐园,艺术品“下山”又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市场,强化了旅游市场的文化品牌,实现了艺术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2019年,伙山村顺利完成了脱贫任务。

艺术+文旅:双廊涅槃重生

“艺术+文旅”是双廊镇文旅产业转型的第一步。这一步既是双廊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也是阵痛期后痛定思痛的“涅槃重生”。

为进一步加强洱海生态环境保护。2016年1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的决策部署。2017年3月31日,大理市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近2000家客栈餐馆关停。

双廊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国东说,2017年4月10日,正在井喷式发展的大理客栈民宿遭遇全部关停,双廊的“诗和远方”也随之遇冷。2017年,双廊镇的旅游收入仅有10.2亿元,不到2016年的30%。

双廊艺术小镇。中国文明网记者 胡杨 摄

施国东说:“客栈关停了18个月,这一脚刹车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做好洱海生态保护,如何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让我们有时间沉淀下来,去思考和探索旅游转型的升级之路。”

为让双廊恢复白族村落应有的模样,双廊镇490户经营户进行风貌提升整改,双廊“旧貌换新颜”。从此,与这座白族古镇格格不入的彩钢瓦、现代涂鸦等“非主流”装饰消失了。通过给房子“穿靴戴帽”,街巷间铺天盖地的绿化和见缝插针的精雕细刻,青瓦白墙、“三坊一照壁”等白族元素不断注入双廊的建筑中。

双廊镇风貌。中国文明网记者 贺子桓 摄

良好的环境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造就了双廊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感,昔日宁静的小镇以开放的姿态迎送着四方的客人。2017年,斥资9.7亿元打造双廊艺术小镇开业了,这个集“商养学闲艺”于一体的艺术小镇给双廊带来了新的生机,游客纷至沓来。

2019年双廊镇获得“云南省特色小镇”命名授牌,全年接待游客212.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4亿元。原本靠捕鱼为生的村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强,村民思维也随之有了转变。

有的村民依靠出租房屋收取租金,有的围绕旅游做起了辅助产业,有的在餐饮客栈做起了服务员,有的则加入了刺绣等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到商业文明的转变,双廊也实现了从一小渔村到旅游圣地的华丽嬗变。

双廊艺术小镇。中国文明网记者 胡杨 摄

施国东说:“现在全国有不少村镇都以‘艺术’二字冠名,但艺术小镇应该除了外表的文艺外,还要有一套完整的艺术产业链条,这些需要通过完备的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来形成,艺术小镇不能只是一个标签、一个符号,那样的话走不远,而且我们也对不起双廊。”

在双廊开客栈开了10年的王先生说:“和无序开发时那个乱糟糟的‘大工地’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双廊才符合大家对白族村落的印象,我相信保存了民族特色、干净整洁的双廊才是大家所追寻的地方。”

这个洱海东北岸的小镇子,真正让农村资源“活”了起来、农村要素“动”了起来、贫困群众“富”了起来。

这里的美又岂止是风景。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