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实施7个月,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13倍
12月2日,北京市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7个月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首都文明办发布《条例》实施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设施改造年度目标接近完成,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较《条例》实施前增长13倍。此外,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筛选,北京市首次评选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共174个,年底前后还将评出第二批。
示范小区、村重点考核五项标准
据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岩介绍,为了激励先进、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市城市管理委于9月至11月期间在全市开展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工作,经过区级评议、市级核验、综合评议、指挥部审定四个程序的严格筛选,最终有154个小区、20个村确定为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
记者了解到,此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的创建评选,需满足党建引领作用好、分类设施规范、桶前值守到位、分类成效显著和居民满意度高五项标准。“比如党建引领方面,就包括小区是否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充分征求了居民对于分类垃圾桶位置摆放的意见;分类设施规范方面,要考察桶站设置是否符合北京市相关规范指引;分类成效方面,小区或村的厨余垃圾量、分出纯度如何等等,都是重点考核标准。”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宣传动员组刘旸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在评选出第一批示范小区、村的基础上,第二批创建工作也已经开始,各区共推荐小区、村210个,也将按照五项标准严格筛选考核。
此外,在对第二批示范小区、村进行创建考核的同时,还将对已获评的第一批小区、村进行复查,持续动态监督,“如果已获评的小区、村出现工作成效退步、考核不达标或是被媒体曝光的情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小区、村做出‘摘牌’处理。”刘旸说。
张岩表示,此次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评选过程中,基层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第二批示范小区、村的创建评选工作计划将于年底前后完成,下一步,还将对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并落实激励措施,进一步发挥典型小区、村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
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稳中有升
张岩介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7个月来成效显著。全市垃圾分类设施改造年度目标接近完成,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和行政副中心桶站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全市现有固定桶站6.32万个,达标改造6.07万个,达标率为96%;完成涂装运输车2854辆;分类容器便利性合格率达81.2%,环比提升13.9个百分点。
《条例》实施7个月,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稳中有升。目前,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4246吨/日,较《条例》实施前增长了13倍,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0.84%,加上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分出量1927吨/日,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达6173吨/日。同时,其他垃圾减量明显,进入到末端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即其他垃圾量减少到1.61万吨/日,同比去年下降36.61%。
张岩表示,为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化落实,接下来,北京市还将加强厨余垃圾控水控杂和质量管控,实现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减量。搭建全链条可回收物管理体系,完善回收网络布局,促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立社会企业参与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市场机制,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效果。
混装混运违法行为查处207起
据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介绍,自今年5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以来,截至11月底,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52.74万家次,共发现问题1.79万家次,存在问题率为3.40%。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28840起,其中适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12780起。温天武表示,11月份,城管执法部门结合正在开展的第六阶段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加大对居住小区、餐饮企业、宾馆旅馆、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问题高发场所的执法检查,共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2818起,其中对于群众举报强烈、影响恶劣的混装混运违法行为,共查处5起。
生活垃圾在清运过程中被混装混运,严重打击居民前端分类积极性。温天武表示,自城管执法部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以来,始终将混装混运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检查内容,7个月内共立案查处混装混运违法行为207起,曝光了一批违法情节比较严重的单位和企业,对违法行为予以警示和震慑。接下来,城管执法部门将重点对生活垃圾清运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紧盯收运环节中无资质运输、混装混运、泄漏遗撒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混装混运违法行为的发生。
“专职值守队”将上岗“守桶”
垃圾分类重在社区落实。为弥补社区守桶人员数量不足、履职不规范等问题,专职值守队伍将上岗“守桶”。
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表示,北京市将巩固以物业保洁人员、小区楼门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专职值守队”,由社区党组织安排统筹。同时规范桶前值守行为,由街道、社区组织值守人员学习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熟悉规范用语和文明用语,加强巡查检查,督促值守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制止不分类、乱投乱放等行为,具备条件的小区,还可以安装智能垃圾桶和远程监控设备,实现“人防不够技防补”。
此外,据首都文明办公共文明建设指导处副处长秦贵介绍,北京市有一支9000余人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柠檬黄”,他们已深入1632个社区开展入户宣传、现场指导、投放监督等志愿服务活动。下一步,首都文明办将结合“五大文明创建”等专项活动,引导市民正确投放垃圾,养成文明习惯。(记者 王天淇)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