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不怕山深,在京北延庆的山洼间,一间间闲置的村房经过精心改造成为城里人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孩子们在庭院里尽情撒欢儿,大人们窝在躺椅上谈天小酌。看得见星空,望得见青山,闻得见花香,在刘斌堡乡姚官岭村,精品民宿串起了城里人的乡愁和村里人的好日子。
姚官岭村老房子“蝶变”成为精品民宿
老房子蜕变精品民宿成了“香饽饽”
刘斌堡乡位于四季花海景区和百里山水画廊沟域的入口处,下辖16个行政村,其中12个村曾经戴上了“低收入帽”。姚官岭村三面环山,虽拥有天然迷人的山地田原风光,但经济基础薄弱,没有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成为了典型的“空心村”。
改变发生在2018年,姚官岭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盘活了闲置房屋,发展起了精品民宿产业。去年,延庆区第一个民宿集群——“合宿·延庆姚官岭”出现在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村里。“合宿”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整合村内闲置资源再统一与公司进行合作,最大限度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大隐于世”“石光长城”“左邻右舍”......姚官岭村汇聚了7大民宿品牌,这里的每个民宿院落都拥有独特的空间特质与风格,以及各个品牌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保证了民宿集群项目应有的产品多样性与丰富性。复式小楼、木制庭院、露天泳池,“重生”后的老院子换了天地。“对于民宿来讲,是在不改变农的味道,不改变乡村的自然建筑、生态肌理的前提下,引入外部一些好的、先进的设计和运营理念,规避了一些重复性的低水平附加值的旅游业态。所以,去年六月,‘合宿’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有‘情怀’的城里人前来。”刘斌堡乡党委书记郭清尧介绍。
现如今,曾经无人居住的闲置空房变成了“香饽饽”,曾经就业无门的农村大姐变成了月收入3800元、仪表举止自信大方的“俏管家”,曾经没有销路的农副产品变成了争相抢要的绿色健康食品,曾经无人问津的农事秋收变成了互动体验的共生社群。
经过精心改造的老房子成为城里人的“世外桃源”
找对富民路子 民宿大有可为
民宿到底是不是一条富民路子?延庆区文旅局副局长郑爱娟介绍,合作社将各村闲置农宅流转后,改造成为精品民宿的,村民每年可以获得一万元左右的财产性租金收入。民宿运营过程中,优先为农村低收入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实行管家包院制,即培训当地村民做小院管家,承担客房的餐饮、接待、清洁、维护等工作,在月平均工资基础上再享有相应提成,年收入4万元左右。此外,有的村民还增加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和投资分红收入。“所以民宿是富民增收的好路子。”她说。
“‘合宿’带动了村内19位劳动者就业,去年实现了80万元的营业收入,约占这个村整体收入的70%左右。”郑爱娟说,“姚官岭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整体出租率在95%以上,预定需要提前一两个月。”
以精品民宿为龙头,姚官岭村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业,规划策动村内50栋生态大棚和300亩闲置农田,围绕游客需求打造生态种植体验园,实现了一三产联动,惠及全村40余户。数据显示,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3元,同比增长11.4%。去年,姚官岭村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精品民宿产业具有多重带动效应,适宜山区乡村发展。”郑爱娟说。截至目前,延庆区已培育出100个品牌,300个院子,3000张床位的精品民宿规模,全区15个乡镇都有民宿产业布局,实现了从点到线,从线到区域集聚的发展。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前,延庆区计划培育100个民宿村,500个民宿小院,5000张民宿床位。
绿水青山成了产业发展的“靠山”
“从小延庆的山山水水陪伴着我长大,现如今延庆的绿水青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创业发展的最大‘靠山’!我的姚官岭故事就是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鲜活体现。”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庆人,民宿集群运营商张海超感叹道。
“刚开始返乡创业的时候,我以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就是要大拆大建,就是把农民搬出农村,就是要让农村变成城市模样。”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张海超发现,在不破坏乡村原有肌理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富饶优越的生态条件、自然村落、山水田园,同样也能够设计好、建设好、运营好为中外游客所神往的精品民宿。
去年的4月28日,北京世园会在延庆区盛大开幕。“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愿景深刻影响了张海超。“‘合宿’从意向选址到设计建设,从景观保护到软硬铺装,从能源解决到服务供给,从品牌建设到消费挖掘,无一不在凸显着这片土地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共生共荣的理解。”张海超说。
民宿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延庆“两山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守护好绿水青山是延庆区发展精品民宿产业的根基命脉。”郑爱娟说,“实现以生态为核心的产、城、人的融合,让城里人愿意来、留得住,形成民宿的产业化发展,这样才能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人民网)
编辑: 审编:admin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网”(域名CHINAGONGYI.COM.CN)的所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网CHINAGONGYI.COM.CN)”的文章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chinaqnlm@vip.qq.com